“可以这么说。” 我点头回应,“敦煌壁画中的伎乐飞天本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化身,我希望通过珠宝将这种多感官的艺术体验传递给佩戴者。之前有位音乐家试戴后说,他能从珍珠的光泽变化中感受到旋律的流动。”

此时,日本《珠宝杂志》的记者佐藤恭子捧着笔记本上前,语气带着崇敬:“汪女士,您的作品让我想起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的工艺和文化底蕴如出一辙。请问您在创作时是否参考过唐代珠宝的工艺技法?”

这个问题恰好触及我的创作根基,我眼中泛起笑意:“我确实研究过唐代的金银错、花丝镶嵌等工艺,比如‘莲花飞天’手镯的缠枝莲纹,就借鉴了法门寺出土银香囊上的纹样技法。但我们做了现代化改良,比如用激光焊接替代传统的火熔焊接,既保留了纹样的精致,又提高了珠宝的耐用性。唐代工匠的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但珠宝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

“您提到的激光焊接技术,是否会影响作品的文化纯粹性?” 佐藤恭子追问,笔尖悬在纸上等待答案。

“真正的文化纯粹性,在于精神内核的传承,而非工艺形式的复刻。” 我语气坚定,“唐代工匠用当时最先进的火熔焊接技术创造经典,我们今天用激光焊接技术延续传统,本质上是一样的创作逻辑。就像敦煌壁画的颜料从矿物颜料发展到现代丙烯,但飞天的神韵从未改变。”

这番话引来周围一片赞同的低语,艾米丽趁机抛出新问题:“汪女士,Cavalieri 主席已邀请您担任世珠联文化顾问,未来您是否会将其他华国文化元素融入珠宝设计?比如青花瓷、水墨画之类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工作室里堆积的设计草图:“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故宫瑞兽’系列,灵感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比如以太和殿的铜狮为原型,设计一款狮首戒指,用珐琅工艺还原狮鬃的层次感。此外,水墨画中的留白技巧也会运用到珠宝设计中,比如用透明的水晶打造‘留白’区域,让佩戴者的肤色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留白技巧用于珠宝设计?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马克立刻追问,“能具体说说吗?比如如何确保留白不会显得空洞?”

“关键在于平衡。” 我解释道,“比如一款‘墨荷’吊坠,我们用黑色玛瑙雕刻荷叶,周围留出一圈水晶的‘留白’,但在水晶边缘镶嵌了细如发丝的铂金线条,既界定了留白的范围,又形成了‘墨色入水晶’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既能体现水墨画的意境,又不会让珠宝显得单调。”

采访进行到一半,Cavalieri 的助理再次前来提醒媒体群访时间已到,但记者们显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艾米丽拉着我的手臂笑道:“汪女士,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敦煌飞天’系列的成功,是否会引发国际珠宝界的‘华国文化热潮’?”

我望向展柜中流光溢彩的珠宝,又看向周围各国记者眼中的惊叹,语气充满信心:“华国文化本就蕴含着无尽的设计灵感,之前或许只是缺少合适的表达方式。‘敦煌飞天’系列能得到认可,说明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跨越国界。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设计师关注华国文化,而我愿意做这个‘引路人’。”

Cavalieri 此时走了过来,笑着为我解围:“各位记者朋友,汪女士稍后会在正式群访中详细解答大家的问题。但请允许我再说一句 ——” 他抬手示意大家看向展柜,“能见证这样的天才设计师和这样震撼的作品,是我们所有人的荣幸。华国文化的魅力,在这些珠宝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和 Cavalieri 走向群访区,身后仍传来记者们的追问声。艾米丽隔着人群喊道:“汪女士,我们会全程报道您的巴黎展!” 皮埃尔则举着相机最后按下一次快门,镜头里,“涅盘飞天” 吊坠的佛光与闪光灯交织在一起,如同敦煌壁画中穿越千年的霞光。

走到群访区的台阶上,我回头望向 “敦煌飞天” 系列的展台,那里已被记者和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佐藤恭子正蹲在展柜前,用微距镜头拍摄珍珠的纹理;皮埃尔则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不时抬头看向珠宝点头赞叹。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展柜上,那些镶嵌着宝石的飞天仿佛真的要挣脱束缚,乘风飞向更广阔的寰宇。

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 “飞天祥云” 戒指。这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珠宝早已超越了艺术品的范畴,它们成了文化的使者,成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而这场由敦煌飞天引发的文化对话,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