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危机带来的阵痛尚未完全过去,工坊里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沉闷。回炉重造意味着巨大的工时和物料损失,虽然我扛下了主要责任,没有重罚工匠,但大家的士气明显有些低落。连带着徐福那边的火药测试,似乎也进展缓慢,没听到什么好消息。
这天,我正对着新制定的《物料入厂检验规范》和《关键工序操作手册》头疼,试图把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徐福蔫头耷脑地溜达了进来。
“徐老大…”他声音有气无力。
“嗯?”我没抬头,继续跟竹简上那些拗口的条文较劲,“火药配比又卡住了?不是让你先集中精力搞定标准化的颗粒度吗?”
“不是配比…”徐福蹭到我桌案前,欲言又止,“是…是那个‘震天雷’…”
我笔尖一顿,抬起头。上次御前演示,“震天雷”提前爆炸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忙于“霹雳铳”的量产,这东西就被暂时搁置了。
“怎么了?又想起你那‘掌心雷’的宏图大业了?”我挑眉,语气带着点调侃。
“不是不是!”徐福连忙摆手,脸上却泛起一种奇异的光彩,混合着犹豫和一丝兴奋,“我是说…上次那个陶壳的‘震天雷’…我琢磨着,它之所以不稳,除了陶壳可能有问题,跟里面火药的‘性子’可能也有关系。”
“哦?”我来了点兴趣,放下笔,“怎么说?”
“您想啊,”徐福见我愿意听,来了精神,比划着,“那火药在狭小空间里,烧起来得太快、太猛,一口气憋不住,可不就炸了嘛!若是…若是能让它烧得稍微…嗯…‘文’一点,让那力道缓缓释放,是不是就能稳住?”
我心中一动。燃烧速率!这确实是影响爆炸稳定性和威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徐福这思路,虽然用词玄乎,但方向居然歪打正着!
“继续说。”我示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