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星辉石与朝堂波澜

矛头直指徐彭岳和他主导的“格物”事业,甚至上升到了动摇国本的高度。徐彭岳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新旧观念冲突的必然爆发,只是没想到会借着“星辉石”开采这件事发难。他正准备出列辩解,却感觉袖口被人轻轻拉了一下。

是站在他侧前方的嬴雪华。她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果然,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始皇,面色沉静,并未立刻表态,只是将目光投向徐彭岳:“徐卿,公子贞所言,你有何话说?”

徐彭岳定了定神,出列躬身:“回陛下,臣于骊山北麓所发现之矿石,名为‘星辉石’,乃是一种前所未见之优质矿藏。其性坚逾精铁,耐得烈火,于军械制造、国计民生,皆有大利。开采之时,虽有烟尘,乃矿石本身特性所致,所谓‘异光’,亦是矿石反光,绝非什么诡奇之事。臣所为,乃是为强盛大秦,绝无亵渎天地之意。”

“强词夺理!”公子贞厉声道,“利之所在,便可罔顾天地纲常乎?若依你之言,日后是否要掘断龙脉,劈开山神头颅?”

眼看争论要陷入僵局,嬴雪华轻盈地迈出一步,向始皇及众臣施了一礼,声音清越平和:“父皇,诸位大人。雪华于格物之事,所知甚浅,然于典籍古训,略知一二。《尚书·禹贡》有载,九州各地,皆贡其特产,金、锡、铅、丹砂,皆取自山川。大禹治水,疏通九河,亦是改天换地之大功业,未见其有伤国运,反成万世楷模。”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公子贞等人,继续道:“公子贞忧心国运,其情可悯。然,雪华以为,国运之根基,在于民富国强,兵锋锐利。昔日孝公变法,商君徙木立信,亦曾遭旧贵非议,言其破坏祖制。然则,若无变法图强,焉有今日之大秦?天工侯开采新矿,研制新器,其心在于增强国力,其行合乎陛下富国强兵之策。至于地脉山川之说……”

她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雪华曾闻,上古圣王,皆能‘象天法地’,善用万物。若此‘星辉石’果有大用,岂非正是天地赐予大秦,助陛下成就万世基业之祥瑞?关键在于,开采利用之时,是否遵循法度,心存敬畏,而非因噎废食,拒祥瑞于门外。”

这一番话,引经据典,将徐彭岳的行为类比大禹治水、商鞅变法,将其拔高到“顺应天意”、“获取祥瑞”的高度,同时又强调了“遵循法度”的重要性,既驳斥了“破坏地脉”的指控,又给了保守派一个台阶下。

公子贞等人一时语塞,他们可以质疑徐彭岳,却难以反驳嬴雪华引用的圣王典故和富国强兵的大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