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的僵持,为帝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碎星带防线之后,俨然化作了全宇宙最庞大的兵工厂与练兵场,帝国的战争潜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激发、转化。
星穹砺刃:新质战力的井喷
龙渊基地与各分基地的船坞内,灯火彻夜不熄。得益于石星澜勘探舰队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章邯近乎完美的后勤调度,资源不再是制约帝国爆兵的瓶颈。
新一代的“帝江”级巡洋舰开始大规模列装,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可快速更换武器模块或侦查设备,适应性极强。王贲麾下的“疾电营”几乎全部换装了新型“毕方”级,其引擎喷射口闪烁着经过优化的“赤炎晶”幽蓝光芒,突击速度再上一个台阶。
更令人瞩目的是,基于对“灵能-格物复合矩阵”和“星辰金”特性的深入理解,一种全新的“灵能共振装甲” 开始在小范围内测试。这种装甲并非单纯物理防御,而是在受到攻击时,能瞬间调动内部镶嵌的“灵能结晶”,产生与来袭能量频率相反的共振波,大幅削弱甚至偏转攻击,其对能量武器的防御效果远超传统护盾。
同时,徐彭岳主导的“惊蛰”项目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始了小型化与多平台化的尝试。虽然距离装备到巡洋舰乃至更小舰种还遥遥无期,但为“洪荒级”后续舰只预留“惊蛰”接口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帝国的终极兵器,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覆盖未来的毁灭之网。
李牧坐镇后方,以其特有的严谨与耐心,将一艘艘新下水的战舰、一批批新征募的官兵,糅合成纪律严明、配合默契的战斗团体。庞大的舰队在他的调度下,如同精密钟表内的齿轮,有序运转,锋芒内敛,却蕴藏着石破天惊的力量。
止戈之威:白起的“势”
前线,白起的威慑策略效果显着。碎星带防线以西,仿佛形成了一片无形的死亡禁区。“肃正派”的侦察单位几乎绝迹,连最边缘的巡逻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发那潜藏在星尘阴影中的致命反击。
白起本人,则难得地有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他并未松懈,反而利用这段时间,系统地研究“肃正派”历次战斗的数据记录,尤其是他们对“惊蛰”攻击那短暂而惊恐的反应。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心理层面的压迫,更有效地融入到未来的战术之中。
他甚至主动向蒙恬提出,可以适当“泄露”一些经过处理的、关于帝国舰队日常训练和新型装备测试的“无关紧要”的画面给敌方,进一步加深其对我军实力深不可测的印象,将“疑兵”与“威慑”运用到极致。
蒙恬批准了这一建议。于是,一些模糊的、显示着庞大舰群进行复杂机动演习,或是某种新型探测器高速掠过的影像碎片,开始偶尔被“肃正派”的侦察单位“侥幸”捕获。这些真伪难辨的信息,在西境敌军高层中引发了更多的猜测与不安,有效地拖延了其可能的重整与反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