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和立刻放下铅笔,身体往前倾了倾:"谈的怎么样?"桌角的搪瓷缸随着他的动作晃了晃。
"还可以。"仲昆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从裤兜摸出烟盒,"价格谈到106元一个,比东风厂低了几块。那个供销科长是块滚刀肉,油盐不进。幸亏永明会哭穷,把咱们车间的旧机床、仓库积压的废料都数了一遍,硬是一块一块往上磨。"他点烟时手还在抖,"苏达成帮了大忙,我答应他要是能升到105元,给他4元提成。这事得瞒着永明,毕竟他俩一个厂的,免得生嫌隙。"
烟雾在他眼前缭绕,仲昆忽然压低声音:"我今天摸到个发财的门道——避税。是我岳父提点的。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工业品贸易公司不?经理是岳父当年提拔的老部下,那公司是商业局的小金库,大部分残疾人组建的,享受免税政策。咱们的齿轮经他们手走账,能省八成以上的税。"
廷和的眉头拧得更紧,指头叩了叩桌面:"怎么操作才能免税?"
"我给你算笔账就明白了。"
仲昆起身凑到桌前,抓过廷和的铅笔在草稿纸背面划拉,"咱们直接给拖拉机厂开106元发票,除8%的营业税,还得按八级累进税率交所得税。你看,一个齿轮成本不到40元,利润50多,全年个就是180万利润,税率42%,加上营业税,占总产值共占三成。每个齿轮交税30多元,扣了苏达成的提成,到手才70元。"
他顿了顿,笔尖指向另一片空白:"要是让贸易公司转手就不一样了。他们免税,只交3%的营业税,也就3元。咱们开给他们50元发票,利润调成5元一个,全年18万,税率35%,占总产值6.5%,加上营业税才10元左右。贸易公司按90元卖给拖拉机厂,苏达成的回扣让他们出,咱们扣除10元税,还能剩80元。这叫合理避税,划算不?"
稿纸上的数字被圈了又圈,廷和盯着那串"80元"看了半晌问:
"这样做会不会出问题?"
"我也想到了。"仲昆把铅笔搁在纸上,"马媛本来15号结业,昨天已经拿到会计证了。她最近学的就是合理避税,让她回来给咱们算细账。稳妥了再答复他们。"
窗外的天色又暗了些,远处的路灯亮了起来。廷和站起身,背着手踱了两步,影子在墙上被拉得老长。"你今天回趟家,把情况跟马媛说清楚。"他转过身,声音沉了沉,"明天你们一起去贸易公司,让她把章程、政策都吃透。咱们老老实实干了一辈子,不能在这上面栽跟头。"
仲昆点点头,抓起帆布包往门口走。推开门时,晚风卷着车间最后一阵轰鸣声,送走了仲昆的背影。
第三章 决裂
3.01 明修栈道
小客厅里的茶香已经浸得很深了。廷和端起青瓷茶杯,舒心地喝了一口。对面的仲明刚剥完一瓣橘子,放到嘴里。
“今天仲昆来汇报了与拖拉机厂谈判价格的事,”廷和的声音打破沉默时,墙上的挂钟刚敲过八点,“我隐隐约约觉得这里面戏中有戏。他要把我们的销售齿轮的买卖转到他岳父的工业品贸易公司去,说是为了避税,不知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仲明把橘子瓣丢进嘴里,果肉的酸甜漫开时才开口:“咱们有损失吗?”
“没有损失,”廷和将茶杯轻轻顿在茶几上,杯底与玻璃面碰撞出轻响,“反而每个齿轮能多赚10块,一年算下来,倒多出30多万利润。”
“那不是好事?”仲明皱了皱眉,伸手去够茶罐,“你这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我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财务,只算得清大账。”廷和的指头在膝盖上敲了敲,“仲昆说正常缴税的话,每个齿轮要交30多块,一年下来100多万。经他这么一弄,每年只交30多万。剩下的60多万税,去哪了?”
“你说的那10块利润,不就是从税里省出来的?”仲明往茶杯里续着热水,白雾漫上他的眼镜片,
“这么算下来,还差30多万呢。”
茶烟在两人之间缓缓浮动,廷和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想起下午和永明说话的情景。那时永明正蹲在车间里校对齿轮尺寸,手里的游标卡尺卡得咯吱响,可一提到仲昆,那孩子的肩膀明显顿了一下,眼睛瞟向墙角的废铁堆,像是那里藏着什么秘密。“或许是我多心,”廷和叹了口气,“他毕竟是我带大的徒弟。”
“二弟结婚后是变了不少。”仲明的声音低了些,“上回妈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肉,打电话让他回来,他说厂里忙。结果马媛发的朋友圈,那天他们在郊外摘草莓呢。”
爷俩的谈话像茶叶在水里浮沉,一会儿沉到具体的数字里,一会儿又飘到仲昆小时候的事上。
茶水添到第五次时,窗外的月亮已经移到了老槐树梢。两人收拾茶杯时,瓷碗碰撞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