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教授带来的关于基因突变与药物敏感性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医学迷宫中投下的一束探照灯光,虽然未能立刻照亮所有路径,却清晰地指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林小一在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张蕙兰进行了深入沟通后,谨慎地同意了在完全匿名、严格遵循伦理规范的前提下,配合瑞士研究中心进行后续的基础研究合作。
这件事暂时被归入“长期关注事项”,林小一知道,这扇门背后可能隐藏着未来巨大的机遇,无论是对于人类健康还是对于“奇点科技”可能涉足的新领域(如数字医疗),但现在,他必须集中精力应对眼前更加迫切的战斗。
“奇点科技标准工作组”在李明的带领下,经过数周废寝忘食的研究和模拟推演,终于准备就绪,即将出征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边缘计算与交互设备标准论坛”。这是“奇点”第一次正式登上国际标准制定的舞台,意义非凡。
临行前,林小一与李明进行了最后一次视频战略部署。
“明哥,记住我们的策略,”林小一目光如炬,“不争一时意气,不搞全面对抗。聚焦我们最有优势的‘行为感知交互数据安全’和‘轻量级实时任务调度’两个点,用我们经过‘铸盾’项目验证的、更简洁高效的方案,去攻击他们庞大提案体系中最脆弱的衔接部分。争取拉拢那些对垄断心存疑虑的中小厂商,哪怕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
“明白。”李明重重点头,脸上带着技术人特有的执着和即将面对挑战的兴奋,“我们会用代码和逻辑说话。”
就在李明团队飞赴新加坡的同时,“环宇科技”酝酿已久的、旨在构建行业壁垒的“智能设备开放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高举“互联互通、生态共赢”的旗帜,吸引了众多硬件厂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然而,细看其公布的初期技术规范白皮书,核心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几乎完全采用了“环宇科技”及其盟友在标准会议中力推的那套架构。
这是一个阳谋。通过组建联盟,快速形成市场事实标准,反过来压迫正式的标准组织采纳其技术路线。一旦联盟生态成型,非联盟成员将寸步难行。
“奇点科技”收到了联盟的邀请,但附带的“成员义务”条款中,明确要求共享部分核心交互数据接口和遵守其“统一技术规范”。
“这是要我们自废武功!”周文斌愤怒地将邀请函拍在桌上。
林小一看着那份制作精美的联盟章程,脸上却露出一丝意料之中的冷笑。“果然来了。拒绝它,明确告知理由——技术路径不兼容,且其数据共享要求侵犯用户隐私和我们核心知识产权。”
他知道,拒绝意味着可能被排除在未来的主流生态之外,但屈服意味着失去灵魂。这是一场豪赌。
就在这内外交困、气氛压抑的时刻,林小一接到了来自新加坡的紧急加密通讯。不是李明,而是工作组一位负责外围联络的年轻工程师,声音带着慌乱和愤怒。
“林总,出事了!李院长……李院长他被论坛组委会的调查组带走了!理由是……是涉嫌‘不当获取并使用竞争对手未公开的技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