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是那份附记惹祸了。难道我的“不成熟思考”又触碰了什么忌讳?怀着志忑不安的心情,我快步走到张主任办公室。
推门进去,发现张主任正站在办公桌旁,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和些许兴奋的神情。他手里拿着一份材料,我一眼就认出,那正是我们报送上去的经济座谈会参考资料。
“小林,你过来。”张主任把我叫到身边,指着那份材料最后我写附记的地方,“这个,是你写的?”
“是……是我写的一点想法,主任,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问。
张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感慨:“刚才周副秘书长的秘书小刘过来,说副秘书长看了我们报上去的资料,特别指出了后面这篇附记。”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副秘书长说……”张主任模仿着领导的语气,虽然学得不太像,但意思传达得很清楚,“‘政策研究室这回提供的材料有点意思,特别是后面那点思考,虽然浅,但角度不错,知道结合省情想问题了,不是简单的资料搬运工。告诉写这个材料的同志,继续保持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习惯。’”
我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批评,而是……肯定?
张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真心的笑容:“行啊,小林!没想到你还真入了周副秘书长的法眼。‘小伙子不错’,这可是副秘书长亲口说的!”
“小……小伙子不错?”我重复着这简单的五个字,感觉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瞬间传遍了四肢百骸。之前所有的志忑、怀疑和自我否定,在这句朴素的夸奖面前,似乎都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