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思想的打磨

“我……我调研时听到一些反映……”我试图辩解。

“反映可能有。但写在正式文件里,就是定性。‘部分’是哪些?占比多少?‘思想僵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没有具体事例支撑?你这一句话出去,可能打击一大片,让那些原本可能支持改革,但只是心存疑虑的同志站到对立面。改革,首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到处树敌。”

我哑口无言。

“还有这里,”他指向另一处,“你引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论证产权明晰的重要性,理论本身没错。但我们的国情是什么?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简单地照搬理论,还是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要考虑社会承受力,要考虑职工安置,要考虑社会稳定这个大局!纸上谈兵,容易;结合实际,难啊。”

他的批评并不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语重心长,但每一句都像一把小锤子,敲打在我那套建立在书本和理想主义之上的认知框架上。我感到一阵阵心虚和……羞愧。

“秘书长,我……我可能太想当然了。”我低下头。

周省长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不是想当然,是还没完成从学生到干部的转变。学校的任务是提出问题,甚至鼓励质疑;而我们工作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是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可行的路径。这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智慧,是平衡的艺术,是对‘度’的把握。”

他拿起红笔,在稿子上仅存的几段未被划掉的内容旁点了点:“比如你这里提到的,‘在试点企业中引入职工持股,激发内生动力’,这个方向就很好,有调研,有初步构想,虽然还不成熟,但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因素。写材料,要像打阵地战,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一个有价值的山头,而不是四处开枪,流弹伤人。”

他重新戴上眼镜:“拿回去,重写。就围绕‘职工持股试点’这个点,把国内外成功案例找出来,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预估到,把具体的操作步骤,哪怕是最粗的框架,给我列出来。其他的,全部删掉。”

“是,秘书长!”我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那份布满红色批注的稿子,感觉重若千钧。

“记住,”在我转身欲走时,他的声音再次传来,“思想需要打磨,就像玉石。去掉棱角,不是为了磨灭它的光芒,而是为了让它更能融入现实,发挥真正的价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