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从袋子里掏出瓶米酒,塞给王强:“尝尝,算我赔罪。” 他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泥地:“这几天好多人来找我买散装酒,都跟做贼似的,说是‘自己喝’,谁知道是不是给领导送的。” 王强喝了口,咂咂嘴:“我那馆子也一样,有人订包间,特意说‘别上酒,备着,等客人走了再算钱’。上周有桌客人,把白酒倒进矿泉水瓶里喝,我假装没看见,心里跟敲鼓似的。”
李科长突然压低声音:“我听说县领导有内部特供酒,说是‘工作需要’,他们喝不算违规。” 说完叹了口气,拎着塑料袋匆匆走了,那背影跟逃兵似的。王强冷笑一声:“这叫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五节:米酒里的人情味 —— 纪委同志也喝 “养生饮料”
周日早上,张益被鞭炮声吵醒,推开窗一看,赵大哥家的婚车排了一条街。下楼凑热闹,就看见老周和王强蹲在小区门口,围着一坛米酒发呆。“赵大哥让送的,说是‘养生饮料’,让客人偷偷喝。” 老周苦笑着,“喝口酒跟搞地下党似的,这叫啥事儿!”
婚礼现场倒比想象中热闹:每个人手里都端着小瓷碗,碗里飘着枸杞,乍一看像银耳汤,凑近了才闻见米酒香。赵大哥看见他们,笑着递过一碗:“尝尝,老周酿的,跟纪委同志打过招呼了,自家酿的不算违规。”
正喝着,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走过来 —— 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来检查有没有违规喝酒。赵大哥赶紧递上一碗:“同志,尝尝‘养生饮料’,不含酒精,比可乐健康。” 年轻人喝了一口,眼睛亮了:“这饮料不错啊!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让喝,只要不公款、不耽误工作,老百姓自家酿的酒,喝着图个喜庆,没问题!”
张益愣了 —— 上周还听说纪委查得严,今儿倒见着工作人员喝米酒了。年轻人笑着解释:“上周去乡下调研,老乡给我倒了碗米酒,我喝了还写了报道,说这是‘乡村人情味’。咱们禁的是违规喝酒,不是禁人情啊!”
那天的婚礼,最后变成了 “米酒派对”:李科长端着碗给老丈人敬酒,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老周和王强蹲在角落,用搪瓷缸子碰杯,跟俩孩子似的;张益喝着甜丝丝的米酒,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酿的酒,心里暖乎乎的。
后来啊,老周酒铺的生意又火了 —— 他在门口挂了个牌子,写着 “自酿米酒,情谊之选,合法合规,放心喝”;王强的饭店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客人点几个菜,再要一壶米酒,吃得热热闹闹;李科长也不用再偷偷摸摸买酒了,周末陪老丈人喝两盅,还会拍张照片发朋友圈,配文 “家庭小聚,适量饮酒”。
张益后来跟老周聊天,老周说:“其实这禁酒令挺好,禁的是那些借着喝酒搞腐败的,没禁老百姓的人情味儿。你看,酒还是那坛酒,可喝着比以前更得劲了 —— 因为心里踏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