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健身房的护膝与存折里的灰

第一节:动感单车上的幻觉

新北市体育馆的动感单车房像个沸腾的铁桶,重低音炮震得地板都在颤,李国庆的护膝早磨出了毛边,却仍跟着私教林晓雨的口令蹬得飞快 —— 六十岁的啤酒肚在紧身运动衣里颤成波浪,活像个装了水的气球,手腕上的金表晃得人眼晕,表盘反射的光时不时刺到隔壁小哥的脸。

“李哥,核心收紧!这组再加五分钟阻力!” 林晓雨穿着蜜桃粉瑜伽裤,俯身调单车时,香水味顺着风灌进李国庆的鼻子 —— 这是他上周在免税店咬牙买的 “邂逅”,花了半个月退休金,现在闻着却比家里的酱油瓶还熟悉。他偷偷瞥了眼镜子,满头大汗把发胶固定的发型冲得一绺一绺,鬓角的白发像不服输的野草,从黑发里钻出来,像在揭穿他 “装年轻” 的小把戏。

更衣室的长椅上,老李的手机震得像个马达。赵桂芬的微信堆了 99+:“降压药放你西装左兜了,记得吃”“晚上炖了排骨汤,放了枸杞和山药”“儿子说周末带孙子回家吃饭,你早点回来”。他扫了眼就往储物柜里塞,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操作,给林晓雨转了笔钱,备注 “私教课续费”—— 这是半年来第八笔,加起来正好八万,够给孙子买辆二手代步车,也够赵桂芬买十年的降压药。

深夜的膝盖像被撒了把碎玻璃。李国庆趴在床上哼哼,赵桂芬戴着老花镜给他贴膏药,粗糙的手指在青紫的瘀伤上轻轻按:“医生说你这是滑膜炎,再这么折腾就得开刀。” 她指甲缝里还沾着面粉,下午刚蒸了他爱吃的糖包,现在正凉在厨房篦子上,散着甜丝丝的热气。

“你懂什么!” 李国庆猛地把膏药扯下来,金表在床头柜上磕出个小坑,“人家晓雨是专业的,说这是锻炼的正常反应!” 他没说的是,林晓雨昨天发朋友圈吐槽 “电动车续航不够用”,他已经悄悄去 4S 店看了辆新的,首付正好是赵桂芬藏在樟木箱里的养老钱。

争吵声把隔壁的孙子惊醒了。小家伙揉着眼睛站在门口,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奖状:“爷爷,奶奶说你要是去参加我的家长会,就给你做红烧肉,放冰糖的那种。” 李国庆的喉咙突然发紧 —— 那奖状的边角、红底金字的样式,和他年轻时给儿子得的那张一模一样,连孩子眼里的期待都分毫不差。

第二节:存折里的十年

王秀兰的存折在樟木箱底压得发皱,封面的 “中国农业银行” 字样都快磨掉了,最新一笔存款的日期停在昨天,数字后面跟着六个零 —— 十年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的六十万,是给孙子婚房的首付。此刻她蹲在菜市场最角落,正捡别人扔掉的白菜帮,塑料袋勒得手指发红,像要嵌进骨头缝里,寒风把她的蓝布衫吹得贴在背上,露出佝偻的脊背。

“王阿姨,又捡菜啊?” 卖菜的小张递过来两根胡萝卜,“这是刚削下来的,还新鲜着呢,您拿回去熬粥。” 他看着老人脚上开胶的布鞋,想起十年前她还在小学门口卖烤红薯,铁皮桶里的红薯冒着热气,她总说 “孙子要上重点校,得多攒点学费”。现在烤红薯桶早锈成了废铁,她的背也驼得像块虾米,只有说起孙子时,眼睛还会亮得像星星。

社区医院的 CT 片在灯箱上泛着冷光,医生的钢笔在诊断书上敲得哒哒响:“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必须手术,再拖下去可能要瘫痪。” 王秀兰的手指在 “手术费五万” 那行字上掐出红痕,突然想起压在存折底下的旅游清单 —— 十年前写的,第一行就是 “去三亚看海”,现在纸页脆得一碰就碎,墨迹都发灰了。

“奶奶,我这周加班,回不去看您了。” 孙子的电话在病房里响起,背景音里混着游戏的厮杀声,“您自己叫个护工吧,钱我转给您。” 王秀兰看着床头柜上的轮椅 —— 社区免费送的,扶手上还贴着她用马克笔写的 “公园”“菜市场”“孙子学校”,却一次都没去过。她想说 “奶奶想你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 “你好好工作,别累着”。

同病房的张阿姨在收拾行李,行李箱上贴满了世界各地的邮票,女儿正给她试穿新买的花裙子:“妈,下周咱去桂林,您不是一直想看漓江山水吗?” 张阿姨笑着转了个圈,裙摆飘起来:“年轻时总说‘等攒够钱再说’,结果钱没攒够,腰先坏了。现在才明白,钱买不来爬黄山的力气,也买不来看海的心情。”

王秀兰的手在枕头下摸出那张旅游清单,“三亚” 两个字被泪水泡得发涨。她想起十年前老伴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 “攒钱没错,可别亏了自己”,当时她还嫌老头子 “没远见”,现在才懂 —— 那些省掉的红烧肉、没买的保暖裤、错过的广场舞,还有没去成的三亚,都成了压垮腰椎的稻草,一根接一根,直到把人压得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