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张峰再也不敢去静慈寺附近。每次开车路过寺庙方向,他都绕着道走,生怕被门口的和尚认出来;听到别人说 “拜佛”“捐款”,他就赶紧转移话题,连手机都不敢随便亮出来 —— 怕别人问起钱的来路,更怕突然响起的 “到账提示” 暴露了秘密。可贪婪这东西,一旦沾上就像粘了胶水,他总想着 “再赚一万就收手”,可一万到了,又想 “凑够十万就跑”,就这么拖着,内心的不安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连深夜听到警笛声都要爬起来看看窗外,生怕是来抓他的。
第三节:东窗事发
张峰还在做着 “赚够钱就跑路” 的美梦时,静慈寺的慧明法师已经发现了不对劲。每月十五是寺庙核对功德箱收支的日子,以往扫码捐款少说也有七八万,这个月却只到了两万多,差得实在太多,连给山区孩子交学费的钱都不够了。
一开始,慧明法师以为是香客少了,可连续三天站在殿外观察,发现人流量和往常没差,甚至周末还多了些外地游客,每个人扫码时都很爽快,没理由收入骤降。他心里犯了嘀咕,这天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香客还没来,他走到功德箱前,蹲下来仔细看那二维码 —— 阳光透过殿门的缝隙照在上面,他忽然发现贴纸边缘有层新胶的痕迹,用指甲轻轻一抠,竟然揭下来一张陌生的二维码!
“阿弥陀佛……” 慧明法师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手里的贴纸捏得发皱,手指都在抖 —— 这是寺庙的善款,是香客们捧着真心捐来的钱,有的是老人的退休金,有的是家长给孩子攒的 “平安钱”,竟然有人敢在佛前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他立刻让弟子联系警方,自己则守在功德箱旁,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心里又气又疼:“这些施主的心意,全被贪心人骗走了,罪过,罪过。”
警方接到报案后,当天就成立了专案组。技术人员通过二维码很快查到了张峰的微信账号,再顺着账号查到他的身份信息、住址,还有近期的消费记录 —— 租宝马、买名牌、吃高档餐厅,每一笔消费都集中在寺庙开放的时段,和香客的捐款时间完美吻合。更关键的是,他的账户里全是 “零散收入”,少则 20 元,多则 500 元,来源遍布本地各个区县,显然都是香客的捐款。
证据确凿,警方决定立刻抓捕。这天下午三点,张峰正开着租来的宝马,准备去商场买块新手表 —— 他想着 “再买块表就收手”,刚把车停在商场地下车库,就看见两个穿警服的人朝他走过来,肩章上的警徽在灯光下闪着冷光。
张峰的心里 “咯噔” 一下,魂都快飞了,手忙脚乱地想锁车门,可钥匙却抖得掉在地上,弯腰去捡时,警察已经走到跟前,声音平静却有力量:“张峰,我们是市公安局的,跟我们回警局配合调查。”
“你们…… 你们抓错人了吧?” 张峰的脸瞬间变得惨白,腿一软差点瘫在地上,嘴里还硬撑着,“我没犯法,我就是来买东西的!” 可当警察拿出那张他贴的二维码,还有打印出来的账户流水记录 —— 上面清清楚楚标着每笔捐款的时间、金额,甚至附言时,他再也说不出话来,头垂得低低的,双手被铐上的瞬间,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彻底明白:自己这荒唐的 “发财梦”,终于碎了。
车库里的其他车主围过来看热闹,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张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只能把头埋得更低,任由警察把他带上警车。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后退,他看着自己新买的阿玛尼外套,突然想起奶奶说的 “遭报应”,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 他以为的 “财运”,原来从一开始就是催命的枷锁。
第四节:审讯室里的挣扎
审讯室的灯光亮得刺眼,白得晃眼的墙壁上贴着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八个字,张峰坐在冰冷的铁椅子上,双手被铐在桌沿,手腕很快勒出红痕。对面的警察把一杯温水推到他面前,却没说话,只是把一摞证据摆在桌上,哗啦啦的纸张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开始,张峰还想狡辩,眼睛盯着桌面,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我…… 我就是贴错了二维码,不是故意的,我后来想换回来,可没时间……”
“贴错的二维码,怎么刚好是你的收款码?” 警察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随手拿起一张打印纸推过去,“这是你在打印店的消费记录,上面写着‘定制浅灰色收款码,尺寸与静慈寺功德箱二维码一致’,你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