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政审阶段

然而,真正的风暴来自于紧随其后的第二波报道。

有眼尖的媒体人和分析机构立刻发现了关键细节:

“经多方核实,与许昊同赴美国的首席运营官吴宵光、首席财务官武卫并未随行返京!核心高管滞留美国,意味着什么?”

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的。

“收购进入深水区!昊天投资留下重将攻坚,摩托罗拉收购案步入最关键审查阶段!”

“孤身返京,留将攻坚:许昊的摩托罗拉收购迎来魔鬼细节!”

“美方监管成最大变数,昊天收购案面临终极考验!”

这些标题如同野火般在各大门户网站、财经论坛和刚刚兴起不久的微光平台上疯狂蔓延。

支持者热血沸腾,将其视为一场华丽的远征:

“许总牛逼!这是要蛇吞象啊!”

“拿下摩托罗拉,中国科技就有自己的全球品牌了!”

“吴宵光和武卫都是顶级干将,有他们在美国盯着,稳了!”

质疑者和看衰者则开始唱起反调:

“太年轻了,几百亿的收购,当过家家呢?美帝的CFIUS是那么好过的?”

“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家底都赔进去。”

“我看就是炒作,抬高股价或者方便融资罢了。”

更为专业的分析则透露出深深的担忧:

“关键高管滞留,通常意味着交易进入了与监管机构磋商、以及最终法律文件打磨的最复杂阶段。这其中涉及的国家安全审查、技术出口限制、反垄断调查,每一项都是雷区。许昊此时回国,或是需要协调国内资源应对,或是……需要对最坏情况做准备。”

一时间,“昊天”、“摩托罗拉”、“许昊”、“吴宵光”、“CFIUS”等词条霸占了头条。

他的手机开始被各路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一些不便透露身份的重要人物打爆。

坐在飞驰的车里,许昊平静地刷着微光上爆炸性的信息流,看着那些或狂热或恶毒的评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对前排的安宁吩咐了一句:

“通知公关部,在微光发一个简单的声明,确认我们已与摩托罗拉达成初步协议,交易已进入常规的政府审查阶段,感谢各方关注。其他的一概不必回应。”

“另外,”

他顿了顿,

“让研究院把昊天OS在摩托罗拉工程机上的跑分和数据,无意中泄露给几个靠谱的评测机构。”

“明白。”

安宁立刻领会,这是要以技术的实质性进展,来转移舆论对审查风险的过度关注,给市场和支持者注入强心剂。

车窗外,是京都熟悉的夜景和浓浓的年味。

车窗内,许昊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他那初具雏形的帝国,已经被推到了国内外舆论的聚光灯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审视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