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漫长的归途与陌生的土地

直到下午快三点钟,大巴车才终于减缓了速度,却没有驶入一个像样的汽车站,而是在一个看起来像是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停了下来,路边歪歪扭扭的牌子上写着“吴桥”。

“到了,我们在这下车。”马雪艳已经醒了,揉了揉眼睛,对吴普同说。

吴普同有些茫然地跟着她下了车,提着行李和礼物,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这里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县城汽车站模样,更像是一个大型的马路市场,周围是低矮的房屋、杂乱的店铺和穿梭的各种车辆,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汽油味。

“这里就是……景县?”吴普同有些不确定地问。

“不是景县县城,这是吴桥,离我家更近点。”马雪艳解释道,显然对这里很熟悉,“我们去那边吃点东西,然后搭个车回去。”

两人在路边找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吃摊,每人要了一碗面条。面条味道普通,但热汤下肚,驱散了不少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晕车带来的恶心感。

吃完面,马雪艳带着吴普同走到路边一个停着几辆破旧小面包车的地方。她熟练地用方言和其中一个司机交谈了几句,谈好了价钱,然后招呼吴普同上车。

这种小面包车是那种典型的“城乡公交”,里面塞满了人和货物,空间逼仄。吴普同和马雪艳挤在最后一排,膝盖几乎要顶到前面的座椅。车子摇摇晃晃地启动,驶出了这片嘈杂的区域,开上了通往乡下的公路。

这一次,窗外的景色彻底变成了纯粹的农村风貌。道路变窄,两旁的杨树更加高大,田野更加开阔。约摸行驶了七八里地,马雪艳对司机喊道:“师傅,前面路口停一下!”

面包车在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岔路口停下。两人提着行李下了车,面包车喷出一股黑烟,继续颠簸着向前驶去,很快消失在视线里。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一条略显坑洼的土路从柏油路旁延伸出去,蜿蜒着通向远处一片被树木环绕的村落。土路两旁是茂密的玉米地,玉米秆已经长得很高,形成两道绿色的墙壁,在午后的阳光下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更远处,是连绵的农田和蔚蓝的天空。

“走吧,从这儿进去,再走一小段就到了。”马雪艳指着那条土路,语气轻快,带着归家的兴奋。

吴普同深吸了一口气,这里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青涩气味,与他熟悉的西里村如此相似,却又分明是另一个地方。他提了提手中的礼物,又背好了背包,跟随着马雪艳的脚步,踏上了这条通往她家、也通往他人生一段新体验的、陌生的入村小土路。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布满车辙印的黄土路上,脚步声惊起了路边草丛里的蚂蚱,噗噜噜地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