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书合上,看看封底,上边写着0.3元。
“大爷,你这书上标的是三毛钱啊,你咋卖我三块钱呢?
摊主瞥了我一眼,爱答不理的“这都是老物件,爱买不买……”
这书在我手里,好像就注定要跟我走一样,我像得了宝贝一样把书紧紧攥在手里,生怕被别人买走。兜里刚好有五块钱,是我攒了好些日子零钱换的一张整票。我也没多想,赶紧从兜里掏出来递过去“大爷,找我两块钱。”
摊主接过钱,顺手从书摊上又抽出一本书“今天还没开张,这本书算你两块钱得了,便宜你了……”
我一看,是一本《金瓶梅》。
我虽然刚上初中,但是这本书的大名可早有耳闻。我脸轰的一下就红了“别,大爷,我不要,你还是给我找钱吧,剩下的钱还是我两天的午饭钱呢。”
摊主看着我面红耳赤,快急哭的样子,收回了拿着书的手,从口袋里翻了半天,找给我一张一块的,两个五毛的纸票。
也顾不上逛了,我接过钱揣兜里,一边慢慢往外走,一边低着头翻看手里的书,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正走着呢,发现前面不远处围了一小圈人。出于好奇,我也挤过去看热闹。人群中间是个盘腿坐在地上的老奶奶,穿着深色的旧式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面前蹲着个一脸愁容的大婶。
那老奶奶说话挺有意思,她说一句我能听懂的普通话,紧跟着就嘟囔一句语调特别奇怪、咕咕哝哝听不懂的话,像是某种方言,又不像。她对着那大婶说了几句,大概就是“家宅近期有点小磕绊,灶台那边留意点”“孩子往东南方向求学好”,那大婶听得眼睛发亮,一个劲点头:“哎呦,老太太您说得太准了!真是这样!”
小主,
我踮着脚看了一会儿,发现她跟每个人都说,但每个人就说那么两三句,而且完事了也根本不提钱的事。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说这老太太也是来逛庙会的,碰上觉得有缘的才开口说两句。
我心里有点痒痒,也想凑过去听听,但又不好意思。我一个半大孩子,挤在一堆大人里面,多别扭啊。正犹豫着呢,那本来低着头的老奶奶,突然抬起眼皮,目光穿过人缝,直直地就落在我脸上了!她就那么盯着我,看了好几秒钟,看得我心里直发毛,周围这么多人,她干嘛光盯着我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