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大权独揽的“铁腕女主”

闲话清史 夏中日 4143 字 6天前

在清朝那风云变幻、摇摇欲坠的历史舞台上,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宛如一颗“重磅炸弹”,以其独特又极具争议的方式,搅得整个王朝天翻地覆。这位凭借选秀入宫的女子,仿佛开了“权力外挂”,一路过关斩将,爬上了权力的巅峰。可她这一上位,就如同给大清这艘本就千疮百孔的破船,来了个“疯狂驾驶”,把船径直驶向了更深的漩涡。

一、选秀入宫:平凡开端的野心萌芽

话说当年,慈禧还是个青涩的少女,名叫叶赫那拉·杏贞。和无数八旗女子一样,她被卷入了选秀的浪潮。您想啊,这选秀就跟买彩票似的,中了就一步登天,没中就只能回家老老实实嫁人。叶赫那拉氏这运气还真不错,成功入选,成了咸丰帝的兰贵人。

刚进宫那会儿,她也就是个小透明,咸丰帝后宫佳丽如云,哪能一下子就注意到她。可叶赫那拉氏可不是个安分的主儿,她心里那点野心的小火苗,从进宫第一天就开始“噗噗”直冒。别的小主们不是在院子里赏花逗鸟,就是聚在一起聊八卦,她呢,天天琢磨怎么引起咸丰帝的注意。

她先是苦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时不时找机会在咸丰帝面前露一手。要说这咸丰帝也是被她这一手好字吸引了那么一下下,可这还不够啊。叶赫那拉氏又学起了唱戏,天天在自己宫里咿咿呀呀地练。嘿,还真让她练出点名堂来,有一回咸丰帝路过,听到这婉转的唱腔,忍不住就停下了脚步。这一下,叶赫那拉氏算是成功引起了咸丰帝的注意,从此开启了她在后宫的“打怪升级”之路。从兰贵人一路升到懿嫔、懿妃,最后成了懿贵妃,这野心的萌芽啊,算是开始茁壮成长了。

二、咸丰驾崩:权力争夺的暗潮涌动

咸丰帝这身子骨,那叫一个弱,在这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没撑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六岁的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还搞了个“顾命八大臣”来辅佐朝政,想着这样就能保住大清的江山。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下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

叶赫那拉氏可不是个甘愿在后宫养老的主儿,她看着这权力近在咫尺,哪能轻易放过。这时候,慈安太后也掺和进来了。这慈安太后啊,虽然没啥太大的野心,但架不住叶赫那拉氏天天在她耳边吹风,说什么“咱们孤儿寡母的,要是不掌握点权力,以后可怎么过”之类的话。慈安太后耳根子一软,就和叶赫那拉氏站到了同一战线。

另一边呢,这“顾命八大臣”觉得自己是咸丰帝钦点的,那权力自然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压根没把这俩太后放在眼里。这两边就这么杠上了,一场暗潮涌动的权力博弈就此拉开帷幕。叶赫那拉氏心里明白,光靠她和慈安太后这俩弱女子,肯定斗不过这八个大男人,于是她就把主意打到了恭亲王奕欣身上。

三、辛酉政变:登上权力巅峰的“神操作”

要说这叶赫那拉氏还真是有点手段,她瞅准了恭亲王奕欣对“顾命八大臣”的不满,偷偷派人去和奕欣联络。这奕欣本来就觉得自己这么有能耐,咋就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呢,正一肚子火没处撒。叶赫那拉氏这么一拉拢,他立马就心动了。

于是,叶赫那拉氏、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欣三方一拍即合,决定发动政变。他们趁着护送咸丰帝灵柩回北京的机会,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顾命八大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他们一网打尽。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辛酉政变,也叫祺祥政变。

这政变一成功,叶赫那拉氏可就扬眉吐气了。她和慈安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把朝政大权紧紧握在了手里。这时候的叶赫那拉氏,就像一只终于吃到了肉的饿狼,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式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开启了她那让人又恨又叹的统治生涯。

四、打压异己:权力路上的“血腥清扫”

叶赫那拉氏掌权之后,那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深知,要想权力稳固,就得把那些不听话的、可能威胁到她地位的人都给收拾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压异己行动开始了。

首先倒霉的就是那些曾经反对她的大臣。她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人家给撤职查办了。有的大臣稍微反抗了一下,直接就被她关进大牢,甚至丢了性命。这还不算完,她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就说这恭亲王奕欣吧,一开始帮她夺权那是出了不少力,可后来奕欣权力越来越大,叶赫那拉氏就开始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她找了个机会,就把奕欣的权力给削弱了,把他搞得灰头土脸的。

在后宫里,她也是一手遮天。那些曾经和她争宠的妃嫔,现在都得看她的脸色行事。要是谁敢在背后说她坏话,那可就惨了,不是被打入冷宫,就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叶赫那拉氏就像一个“权力洁癖患者”,容不得任何可能威胁到她权力的因素存在,一路“血腥清扫”,把权力之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确保自己能稳稳地坐在权力的宝座上。

小主,

五、奢靡无度:国难当头的“疯狂挥霍”

要说这叶赫那拉氏掌权之后,那日子过得可真是奢靡无度。国家都已经内忧外患成啥样了,又是太平天国闹得沸沸扬扬,又是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可她呢,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只顾着自己享受。

就说她那六十大寿吧,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为了办这个寿宴,她可是花了血本。从皇宫到颐和园,一路张灯结彩,到处都是用金银珠宝堆砌起来的装饰。寿宴上的菜品,那更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吃一顿饭的钱,都够普通老百姓过一辈子了。而且,为了给自己助兴,她还请了好多戏班子,天天在宫里唱戏。这一场寿宴下来,花的钱那是天文数字,把国库都快掏空了。

大臣们一看这情况,纷纷上书劝谏,说国家现在正缺钱呢,这寿宴能不能办得节俭点。叶赫那拉氏一听,那脸立马就拉下来了,说什么“谁要是让我这个生日过得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吓得那些大臣们都不敢再吭声了。您瞧瞧,这就是国难当头的慈禧太后,在她眼里,自己的享受可比国家的安危重要多了。

六、签订条约:丧权辱国的“败家操作”

在叶赫那拉氏统治期间,大清那是被西方列强打得节节败退,签订了一堆丧权辱国的条约。什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个比一个坑。每次签订条约,她就像个败家子一样,把国家的领土、主权拱手相让。

就拿《马关条约》来说吧,日本狮子大开口,要割走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还要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这叶赫那拉氏呢,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居然答应了。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老百姓们都气得不行,可她却像没事人一样。

还有那《辛丑条约》,更是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要向列强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刮。叶赫那拉氏为了自己能继续掌权,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这种“败家操作”,真是让大清的家底都快败光了。

七、野史传闻:慈禧的离奇故事与形象塑造

在民间的野史里,关于慈禧的传闻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一个比一个离奇。有的说慈禧其实是个狐仙转世,所以才这么妖媚,能把咸丰帝迷得晕头转向,还能在权力场上呼风唤雨。还有的说,慈禧小时候家里穷,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后来不知怎么就进了宫,凭借着自己的心机一步步上位。

更离谱的是,有个传闻说慈禧喜欢喝人奶,每天都要找几个年轻的奶妈进宫,就为了满足她这奇怪的癖好。这些野史传闻,虽然大多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但在民间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把慈禧的形象塑造得越来越神秘,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她不是个好人。这些传闻虽然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慈禧的不满和厌恶,毕竟她在位期间,国家被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八、与慈安太后的微妙关系:权力制衡的“姐妹花”

慈禧和慈安太后这对“姐妹花”,表面上看着和和气气,一起垂帘听政,可实际上,这关系那是相当微妙,充满了权力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