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原因的。
春秋战国的诸多显学,儒墨道法兵阴阳名农纵横杂……其中有不少学派和政治关系不大,比如农家,堪舆家,小说家那些,虽然部分也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但基本上不会被采纳,有价值的只有他们的技术。
像农家那种认为应该所有人都去种地自食其力不要有政府的理念。要不是他们会种地谁想听啊。
到了西汉时期,道家的主流其实叫做黄老学派。西汉初期,黄老学派可以说是国家的主流。
只是后来黄老学派的圣人淮南子造反,导致整个黄老学派被端了。道家基本上就没什么竞争力了。后面才只能慢慢演变为宗教。
墨家更是秦朝的时候就基本上凉了,到了西汉只剩下一群游侠。名家也差不多,到西汉已经不成型了。至于兵家和纵横家,同样是技术类学派,这两个甚至没什么传承可言,每个兵家都是自己生长,纵横家则往往是别人安的名头。
再比如杂家,以吸纳其他学派知识为主旨的,这种学派压根就没有核心。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代,只剩下儒法两家是真正强大的政治力量。当然,这两个都有相当多的细分。法家的法术势几派连根源都不一样,属于几个有相似之处的学派被韩非子统合成一个的,儒家更是分支无数,公羊派在当时也就是出了董仲舒和公孙弘这些大佬才成为主流,不然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分支。
这样一来,外儒内法就成了汉武帝时期的主导思想。
毕竟,你不用儒家没人用了啊,法家那群人名声差得一匹,可以拿来当实操方式但不能拿来装点门面——法家法派那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风评还行,但在西汉也没多少人了,剩下一群人都不知道该算是法家还是酷吏。主打一个皇帝说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且手段还非常狠。
只是后来到汉武帝的曾孙,就是汉宣帝一边说着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一边传位给他的那个太子汉元帝,才出了事。
哪怕汉宣帝跟汉元帝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那些俗儒不达时宜,你少听他们哔哔。但汉元帝还是在儒家的强烈影响下,抛弃了霸道和法家制度,彻底倒向诸多儒生。
对汉武帝来说,儒家就是个套,用来装点门面的。可后世其他皇帝就未必了。到了东汉,儒家经学彻底把控了朝廷话语权,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要么被儒家吸纳要么就失传,要么干脆转型。
当然,这样下来儒家可能相比起春秋的儒家,更像是春秋那群什么思想都捡的杂家。所以到最后也可以说是杂家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