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国笑了:“没问题。陈旅长说了,给您一天时间,我们就在城外等着。”
当天晚上,张子放召集了四个团长开会,一团长是他的老部下,哭着说“誓死追随师座”;二团长是阎长官的粉丝,支支吾吾地说“得听阎长官的”。
三团长年轻气盛,拍着桌子喊“与其被鬼子欺负,不如跟八路军抗日”,吵到后半夜,张子放一拍桌子:“别吵了!我来决定吧!“
晋中县城的夏夜,总带着黏腻的湿热。张子放坐在师部的藤椅上,手里捏着那份被汗水浸得发皱的电报,已是深夜,桌上的油灯却依旧亮着,灯芯爆出的火星映在他眼底,忽明忽暗。
电报是阎长官发来的,措辞严厉:“日军已过汾河,令你部死守晋中,不得后退半步。若县城失守,提头来见。”
他重重地将电报拍在桌上,藤椅发出“吱呀”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已是三更天。
师部里空无一人,参谋和副官们都去休息了,只有他还对着墙上的地图发呆。地图上,晋中县城被红笔圈了个圈,周围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的动向。
左翼有一个联队正沿正太铁路南下,右翼的骑兵大队离城不足三十里,而他手下的142师,满打满算只有一万两千人,弹药还缺着三成。
“死守……”张子放自嘲地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上个月,他派去太原催粮的副官回来哭诉,说阎长官的军需官不仅扣了他们的冬装,还放话说“晋绥军的杂牌师,饿死也是活该”。现在倒好,临了要他们拼命了。
桌角堆着另一摞文件,是八路军863旅送来的。最上面是陈振华亲笔写的信,字迹刚劲有力:“晋中唇亡齿寒,若子放兄愿联手抗敌,863旅可派两个团驰援,弹药粮食管够。另,听闻你部缺医少药,已让卫生队备好绷带和消炎药,凌晨便送进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拿起那封信,指尖抚过“联手抗敌”四个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三天前,陈振华派来的联络员还带来了二百箱罐头,全是肉罐头,说是“给弟兄们补补身子”。
当时142师的士兵们眼睛都亮了,好些人偷偷抹眼泪——他们已经三个月没见过荤腥了。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城外的共军营地灯火通明,却听不到一丝喧哗,只有哨兵巡逻的脚步声。他突然觉得,或许王靖国说得对,跟着这样的队伍,总比当阎长官的炮灰、做日军的傀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