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重建太原兵工厂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后勤补给开始出现问题。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他们的物资供应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华夏军队则在后方人民的支持下,不断补充兵力和物资,战斗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开始寻找机会进行反击。

汪经卫的叛国行径虽然给抗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他的丑恶嘴脸,坚定了抗日的信念。

而八路军在晋冀鲁豫根据地中的英勇表现,再次证明了他们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太原兵工厂的厂区里,陈振华正站在一座锈迹斑斑的炼钢炉前,指尖划过炉壁上的弹孔。三天前,这里还是断壁残垣,如今却被清理出一片开阔地,二十余台大型设备整齐排列,像一群沉默的钢铁巨人——这些都是他从系统空间里转移出来的“家底”。

“甘厂长,你看这台冲压机。”陈振华拍了拍一台德国造设备,“阎长官当年花了三船洋布换的,能压制155毫米以内所有的炮管,比咱们黄崖洞的老设备快三倍。”

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甘作林围着设备转了三圈,手抚过冰冷的机身,声音都在发颤:“这……这简直是做梦!咱们的兵工厂连像样的车床都凑不齐,现在突然有了这些大家伙……”

王芳林副政委更关注生产线的布局:“三条子弹生产线、两条炮弹生产线已经在黎城落地,昨天试产就出了5000发步枪弹。但炼钢炉和大型冲压机太占地方,太原城里不安全,得往山里迁。”

陈振华早有规划:“把炼钢炉拆成零件,运到太行山深处的新厂址,那里有现成的山洞,能防空、能隐蔽。冲压机先在太原组装,赶制一批炮管毛坯,等新厂建好再整体搬迁。”

他指着墙角堆放的零件箱,“这些都是从日军仓库里缴获的轴承和齿轮,正好用来修设备。”

当晚,运输队就开始行动。战士们用撬棍、滚木把设备挪上马车,晋绥军投诚的老工匠们则拿着扳手,边拆边记,生怕弄错一个零件。

有个老铁匠摸着炼钢炉的耐火砖,突然哭了:“这炉子当年被日军炸坏时,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它转起来的样子……”

新厂址选在太行山的一处山谷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隐蔽的小路通往外界。陈振华站在山洞前,看着工人们用风镐拓宽洞口,笑着对甘作林说:“这里就是咱们的‘地下兵工厂’,小鬼子的飞机来了也找不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甘作林铺开图纸,上面标注着各车间的位置:“炼钢车间挨着铁矿脉,省去运输麻烦;冲压车间靠近水源,冷却方便;装配车间在最深处,安全。按这个布局,每月能产钢材50吨,足够造1000支步枪、50门迫击炮。”

王芳林则在抓技术工人,他把太原城里的老工匠、晋绥军的修械兵、根据地的铁匠都召集起来,办了个“速成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