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安风县三

刘毓崧打起精神,叮嘱随从将里面的虫子拍昏。

随从两只手甩着布袋,又在地上摔打,袋子内的躁动才算沉寂下来。

县尉迷惑问:“刘县令抓蝗虫何用,莫不想试试能不能吃?”

县丞急忙辩解道:“下官刚才只是随口说说,这虫子若是能吃,也不至闹成了蝗灾。”

刘毓崧解释道:“我外出时,见蝗虫有大有小,或许是两类不同蝗种,便让随从多抓些带回来,看看二者有何区别。”

要想灭杀蝗虫,必要先对其观察仔细,方能找出应对之法。与其待在县衙内坐以待毙,不如多方尝试,他人之说总归不如亲自探察。

县尉瞬间了然,三人凑上前,看着随从将拍死的蝗虫依次倒出来。

桌上的蝗虫有大有小,总体分成两个种类。

个体小的蝗虫,背部如竹叶般青绿,头部有一点暗黑,肢节较短。有几只未拍死的蝗虫,蹬起脚便跳到了地上,灵活而有力。

另一种个体较大,身形修长,比两只小蝗虫并在一起还大。身体和翅膀皆带有红色斑点,两只眼呈黑色,肢节较长。

县丞指着小蝗虫介绍道:“此种名叫青背竹蝗,是历朝历代最常见的蝗种。此种寿数短,从破土到死,能活两个半月,也是安风县虫群最多的种类。”

刘毓崧惊讶道:“此种蝗虫寿数如此之短,为何能成气候?按理说两月之期,足以防范,不至于把庄稼祸害到颗粒无收。”

“因为此种繁殖快,又喜结群而动,只要新一代蝗虫未灭杀干净,在土下产卵,只需二十天孵化期,新的蝗虫便能破土而出。”

听到孵化期如此之短,刘毓崧心下一沉。

他只知,寻常蝗虫每一代至少产卵三次,每次有五十之数。如若这般算起,一只蝗虫短短两个月的寿数,便能产下一百多枚卵。

如果这一百多蝗虫卵破土而出,再行配对繁殖,数量将呈三三之数增长,这个过程甚至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刘毓崧感觉浑身发凉,蝗虫经历三、四年繁殖,能变成如今这般气候,实属正常。

县丞又指向另一边形体较大的蝗虫,“此种名叫红斑蝗,体形较大,繁殖力较不强,虫群也较小,并不算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