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这开门七件事里顶顶金贵的一样,各地的价码差异也挺大的。
在广丰县时,那里的盐,多半是从江北道盐城府运来的海盐,或是翻过秦岭山脉从某个偏僻石盐矿挖出来的粗盐。
海盐因着颜色雪白,看着就干净体面,自然比灰扑扑黄褐色的石盐“金贵”不少。
林暖刚穿来那会儿,家里用的就是最低等的石盐末子,就这,一斤能换三四斤糙粮,价钱大概在二十几个铜板一斤,海盐则需要要五十几个铜板一斤。
这个时代和林暖上辈子看的小说里的古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知为啥,金银铜三个硬通货整体都少,所以别看很多老百姓每天收入四五个铜板,那也基本是平均收入了,再加上商业不发达,工作岗位不足,有很多老百姓真的很难有收入。
所以林暖那时候想要盐的时候,林二虎的沉默和后来咬咬牙真的给她买了盐,这是对闺女多大的疼爱!那时候每次去买盐,掂量着手里那几个铜板,都让林二虎心头沉甸甸的,而林暖看着那灰褐色的盐粒,心头也是很无奈……
如今到了江南东道,越州地界上,盐基本就是海盐的天下了。
江南东道临海,有三个县都产盐,盐货相对充足,越州的海盐价,和广丰县的石盐价差不多,基本也就是二十来文一斤。
林暖初时还觉得海盐肯定会好很多,毕竟在广丰县那么贵,她后来有银子都不太舍得买。
但很快发现,无论是来自大海的海盐,还是来自山矿的石盐,只要是未经精细处理的粗盐,那味道都如出一辙的糟糕——入口是浓烈到发齁的咸,紧随其后的便是挥之不去的苦涩,杂质多得能硌牙。
当然世家大族自然不会用了这些盐,早些和义母卢夫人说话的时候,才知道真正的“好盐”是那些产量稀少、杂质更少的井盐,雪白细腻,专供世家大族享用,那价钱,自然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而眼下所在的象屿县,却让林暖见识了更低的盐价。
这里的粗海盐,竟然只要十文左右一斤!
当然,这是直接晒出来的粗盐。若是用柴火辛苦熬煮、稍微过滤去些杂质的盐,则要翻个倍,二十文一斤。
不过林暖也清楚这低价,不过是占了地利——靠海近,盐场多,省了千里迢迢的运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