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永禄之变(二)

三好家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凸显,三好一门众与松永久秀为首的重臣集团,围绕权力继承问题展开明争暗斗。双方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在饭盛山城议事厅发生争吵斗殴,若非三好长庆尚在,恐怕早已刀兵相向。

此时的三好家,就像一座外表坚固、内部却已蛀空的大厦。外部有足利义辉的反扑与地方势力的背离,内部有权力斗争的暗流,而作为支柱的三好长庆却已无力支撑。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着压垮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永禄七年(1564年)按照日本国旧例,凡甲子年,朝廷应当进行改元。日本甲子年必改元的传统,认为这样可以除旧布新,祈求国泰民安。对三好长庆而言,这是一个重新展示三好家权威的绝佳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好长庆以天下副王的身份,向朝廷上书请求改元,以取代原本属于幕府将军的职责,向天下宣告三好家才是日本国的实际统治者,连朝廷改元都需听命于三好家。此时的三好长庆虽仍卧床不起,却并未完全放弃权力。

三好长庆深知,若能借改元之事重塑威望,或许能缓解三好家危机。他强撑病体,召集松永久秀与三好长逸等商议上书事宜。“甲子年改元,乃国之大事。此前将军虽掌此事,如今我三好家辅政,当担此重任。”三好长庆的声音虽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

松永久秀等虽各有心思,却也明白改元对三好家的重要性,纷纷表示支持。三好长庆的上书送至朝廷,书中细数三好家“平定近畿、辅佐幕府、安定天下”的功绩,请求朝廷“以甲子年为契机,改元新号,彰显辅政之功”。

为确保上书能够通过,三好长庆派人向朝廷送去大量贡品,希望能以此收买公卿支持。他以为,凭借三好家往日威势与丰厚贡品,朝廷定会应允他的上书,却忘了此时的三好家,早已不是那个能完全掌控京都的霸权势力。

足利义辉得知三好长庆的举动后,立刻意识到这是夺回幕府权力的关键一战。他迅速前往京都近卫家、九条家等公卿府邸,“改元乃幕府将军之职,三好家此举,是僭越!”足利义辉慷慨陈词,“若朝廷应允,他日三好家恐将取代幕府,届时必然威胁皇室!”

公卿本就对三好家专权心存不满,如今又有足利义辉愿意出来打头,自然纷纷倒向将军一方表态。他们在朝廷会议上联名反对三好长庆的上书,理由是“甲子年改元虽为旧例,然如今天下未定,贸然改元恐扰民心”,还提出“改元之事当由幕府将军主持,非外臣所能干预”。

朝廷最终采纳公卿意见,驳回了三好长庆上书,决定“年号沿用,不进行改元”。这是日本国明治维新之前,唯一一次在甲子年没有进行改元。消息传到饭盛山城时,三好长庆正斜靠着,等待朝廷的好消息。

当家臣侍从颤抖着禀报“朝廷驳回上书,决定不改元”时,三好长庆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接着昏死过去。再度醒来后,他只是望着天花板,久久没有言语,,但仔细看去,却能发现其眼中的光芒已然彻底熄灭。

三好长庆当然清楚的知道,改元失败不仅意味着三好家失去超越将军的机会,更意味着三好家威望已跌至谷底。连朝廷这样仰仗三好家生存的地方,都不再畏惧三好家的话语,天下诸侯又怎会再甘心俯首帖耳?

此后,三好长庆病情愈发严重,他不再过问任何事务。饭盛山城的气氛愈发压抑,武士无心操练,家臣各怀鬼胎,三好家的霸权在无声中加速崩塌。松永久秀暗中联络大和豪族扩充势力,三好三人众则忙着推举他们所支持的继承人选,足利义辉趁机扩充奉公众并开始与周边大名的使者秘密接触。

永禄七年的深秋,饭盛山城的枫叶红得像血。三好长庆躺着,偶尔清醒,会让侍从拿来三好义兴的遗物,小心摩挲着,眼中满是悲凉。此时的三好家早已不复往日全盛,嗣子之殇、主君病重、内部纷争、外部施压,这座曾称霸近畿的霸权大厦,已在风雨中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