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不妨与诸阁臣细议。”高耀解释道,“俺答部虽时常寇边,却也需要中原的茶叶、布匹、粮食。若能开通互市,双方各取所需,边患自然减少。东北女真诸部,臣的意思也是如此,不若许以互市,施以羁縻即可。”
隆庆帝点头:“好,此事朕会与诸位阁臣商议,你们各部也要拿出方案,之后再奏报来。”
这样的议事场景,每日都在上演。官员们发现,新帝隆庆虽不如嘉靖那般聪慧自负,却胜在务实勤政,愿意倾听臣下意见,对朝政弊端也敢于改变。那些曾在嘉靖朝因循守旧、敷衍了事的官员,如今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积极履职。
谁都知道,新朝的风气好似有了变化,若是再像以往那般懈怠,指不定便要吃了瓜落。
随着一项项隆庆帝所能想到的新政推行,隆庆朝初期的朝堂气象,与嘉靖朝后期形成了鲜明对比。过去是“嘉靖独治,官员因循”,如今是“直臣复用,君臣勤政”;过去是“财政枯竭,边患敷衍”,如今是“清查贪腐,开源节流”。
隆庆元年的正月末,一场小雪落在北京街上,将皇宫的红墙、街头的店铺都染成了一片银色。隆庆帝站在宫殿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感慨万千。短短一个月,他从一名窝在藩邸的皇子,成为执掌天下的皇帝。
这一个月的变化,远超隆庆帝在藩邸时对未来的想象。
“陛下,阁老送来关于互市与开关的方案。”黄锦轻声禀报,将一份奏折呈到隆庆帝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庆帝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这套方案可谓详细可行。戚继光调蓟州总兵官,这位在东南发光发热的赫赫武将,去了北方与蒙古交手,自然也是让人放心的。在威慑之下逐步放缓针对蒙古的军事打击,从而迫使蒙古接受和议。
“好方案!”隆庆帝不由得赞叹道,“立即传旨,让内阁就按此方案执行。只是这东南开海一事,还需等朕再斟酌斟酌。南倭北虏,皆是大明心腹之患啊!今倭患虽大为减弱,但走私仍猖獗不堪,需从长计议。”
隆庆帝放下奏折,目光再次望向窗外。雪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知道,自己接手的这副担子,依旧沉重。—— 北方边患、东北女真、财政赤字,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而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九州,当阿苏惟将通过明国商人和朝鲜消息,得知隆庆朝所颁布的各种新政。当他听闻“释放海瑞、张居正入阁、废除斋醮、清查严党”的种种消息时,不禁感慨道:“明国新君的魄力远超预期,对明商路的停滞,或许要持续很久很久了。”
隆庆元年即日本永禄十年(1567年)正月,对明国而言是权力洗牌的开始。隆庆帝以务实勤政的态度,打破了嘉靖朝晚期的怠政风气,启用直臣、革新弊政,为后续的系列变革埋下了伏笔。
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寒冷却充满希望的正月。
一个旧时代落幕,一个新时代开启的转折时刻。
随着太和殿的钟声响起,渐渐传遍京城,仿佛在宣告明国将会翻开新的不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