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欧洲主动求和,难不成他们拿的是大清剧本?

紫禁城东偏殿内,灯火未起,薄薄黄昏光洒在御案之上,映得金龙椅后人影绰绰,如神像端坐。

殿门外,三位异族使者再次跪伏在丹陛之前,手中递上的,是厚厚三份用金丝线装订的协议文本,分别用葡文、荷文与西班呀文抄录而成。

译官一字一顿地翻译:

“为维护大明皇朝与三国之间的和平与秩序,我等愿每年进献岁币五百万银元。”

“将马六甲海峡至爪哇之航线划归大明管理,自愿让渡商权三成,以示和诚。”

“不再对东南亚诸属地进行军事驻扎或渗透,不再图谋南洋各岛之治权。”

“并尊大明为东洋之共主,天命所在。”

这是《南海协议》。

不是战后条约,而是未战投降协议。

屋内静得出奇,唯有风吹窗棂微响,夹着一点夜虫的低鸣。

朱由检望着协议,眼皮微动,竟有些出神。

他手指在纸面上缓缓滑过,看着“割让航线”“三国朝贡”“承认宗主”这些字眼,忽然轻轻出声,像是在自言自语:

“怎么……这剧情有点不太对劲。”

“不是我打你们,你们才来求饶吗?”

“这才露个炮口,就跑来下跪。”

他顿了顿,低声一笑:“你们这是……拿了大清的剧本,却撞上了大明的主角?”

王承恩站在一旁,闻言眉头轻蹙。

他是老臣,一路从内忧外患中熬过来的人,素知陛下英明果断,但今日这般场面……却还是头一次见。

未发一兵,三国割地纳贡。

一封电报,十国朝贺请和。

他心底升起一丝隐隐的担忧——这若换作旁人,必是大喜过望,立即允诺,然后封个“友好通商国”,以安邻保和。

可他又怕陛下真就这般“宅心仁厚”,给了三国退路,留了后患。

正当他打算轻声劝一句时——

朱由检抬眸。

那一眼,像是洞穿夜色。

“王承恩。”

“奴才在。”

“你觉得这纸上的东西,是他们的?”

王承恩一愣,脱口道:“自然是他们的……”

话没说完,朱由检站起身,身披黑金帝袍,立于龙案之后,冷声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