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栏杆,思绪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我刚到地方工作,去偏远县城调研,坐的是敞篷卡车,一路颠簸下来,骨头都快散架了。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也苦,顿顿都是粗粮,能吃上白面馒头就算是过年了。”

李星文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从小就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但从未像此刻这样,在阅兵仪式的背景下,对“艰辛”二字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他看着爷爷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里有对过往的追忆,更有对如今祖国强大的自豪。

“后来啊,咱们一步步赶上来了。”李耀先的声音渐渐洪亮起来,“修公路、建工厂、搞科技,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你看现在,高楼大厦遍地起,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谁还敢小瞧咱们中国?”

上午的阅兵仪式结束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李星文跟着爷爷,辗转来到一处老式家属院。这里住着几位爷爷的老同事,都是当年一起在地方搞建设的“老战友”。

推开院门,一阵熟悉的茶香扑面而来,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聊天。“老李,你可算来了!”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笑着起身,握住李耀先的手,“这位就是你的孙子吧?找到就好。”

李星文连忙问好,坐在爷爷身边,听老人们回忆往昔。

“还记得咱们当年修水库吗?”一位老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工挖,天不亮就上工,天黑了才收工,好多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也没人喊累。”

另一位老人接过话茬:“可不是嘛!为了赶工期,咱们在工地上搭了帐篷,冬天冷得睡不着,就几个人挤在一起取暖。但一想到水库建成后,能灌溉上万亩农田,让老百姓有饭吃,就觉得浑身是劲。”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满是对祖国的赤诚。

李星文听着,忽然明白,爷爷常说的“贡献”,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一代代人用双手、用汗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