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集:《度量统一》

商鞅回到相府时,天已近黄昏。相府的门吏见他归来,欲言又止,只低声说景监大人已在书房等候多时。商鞅点点头,径直走向书房,脚步虽有些疲惫,却依旧稳健。

推开书房门,景监正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那棵与宫中老槐树相似的树木。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带着忧色:“君上……情形如何?”

景监是商鞅入秦的引荐者,也是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者,两人多年来不仅是同僚,更是知己。商鞅在他面前不必掩饰,他走到案前坐下,揉了揉眉心:“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景监的肩膀垮了一下,沉默片刻,才道:“老世族那边有动静了。方才收到密报,甘龙、杜挚今日召集了十多位宗室元老,在甘府密谈了一个下午,府外的护卫比往日多了三倍,连家仆都不准随意进出。”

商鞅端起案上早已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他们在等,等君上宾天的那一刻。”他放下茶杯,目光锐利如刀,“还等什么?”

“等一个由头。”景监走到案前,压低声音,“密探说,他们似乎在联络公子虔。”

商鞅的眉头猛地一蹙。公子虔是太子驷的伯父,当年因触犯新法被处以劓刑,从此闭门不出,多年来从未参与过朝堂之事。可他毕竟是宗室重臣,在军中也有不少旧部,若是他被老世族说动,对太子、对新法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

“公子虔这些年深居简出,对新法的恨意从未消减,甘龙他们找他,无非是想借他的身份,拉拢宗室,动摇太子。”商鞅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发出规律的轻响,“他们还做了什么?”

“散布流言。”景监的声音更沉了,“市井间已经有传言,说太子早就对商君不满,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恢复旧制,还说……要为公子虔报仇。”

商鞅冷笑一声:“手段倒是不新鲜。想用流言动摇民心,逼太子表态,若是太子应对失措,他们正好顺水推舟,说太子无德,不配继位。”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与景监并肩而立,“看来,我们不能等了。”

“商君打算如何?”景监问道。

“先稳住民心。”商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传我命令,各县令立刻张贴告示,重申新法不变,凡造谣者,依律严惩。另外,让内史清点府库,明日起,向咸阳周边的灾民发放粮食,就说是君上的意思,让百姓知道,新法不仅要行,还要让秦民过得更好。”

“好。”景监点头应下,“那宗室那边……”

“宗室那边,我亲自去走一趟。”商鞅道,“当年支持变法的几位老臣,如今虽退居二线,却仍有威望,我去拜访他们,让他们在宗室中稳住阵脚。至于公子虔……”他顿了顿,“派人盯着甘府和公子虔的府邸,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小主,

景监领命而去,书房里又恢复了寂静。商鞅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想起病榻上孝公那双浑浊却依旧担忧的眼睛,心中默念:君上放心,卫鞅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甘府的密室里,灯火通明。甘龙端坐在主位上,须发皆白,脸上却泛着异样的红光。杜挚坐在他下手,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闪烁。在座的都是宗室元老和旧贵族,一个个面带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法崩塌的那一天。

“诸位,”甘龙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方才收到消息,君上已是油尽灯枯,恐怕就在这几日了。”

密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有人难掩喜色,低声议论起来。

“肃静。”甘龙抬手,密室立刻安静下来,“君上在一日,商鞅那竖子便有靠山,如今靠山将倾,正是我等恢复祖制的大好时机!”

“甘大人说的是!”一个穿着锦袍的宗室子弟站起身,“那商鞅害得我等失去封地,子弟不得入仕,早就该除了!只是……太子那边,真如流言所说,会支持我们吗?”

杜挚冷笑一声:“太子年幼时,便因商鞅新法,被流放边境多年,连太傅都被割了鼻子,这份恨,他能忘?再说,他刚继位,根基未稳,总要依靠宗室才能站稳脚跟,废除新法,拉拢我们,是他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