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香抱着竹篓,蹲在地上捡拾枣果儿,本只是安静听闻姐姐们的谈话,闻言,万分诧异地抬头,稚言稚语道:“当真会有战事么?”
稍顿片刻,她又自言自语道,“不过今年的确异象多发,大旱大涝,恐怕入冬还有大雪。听闻阿齐嫂子说,过两日,可能要下雪了,下雪前,咱们得把枣儿打下来。今年的雪,显然比去岁来得快,才入十一月头!”
“嗯,是该抓紧。阿香,待会儿你先把这篮枣果儿给阿齐嫂子送去。徐焕……”潘令宁看了徐焕一眼,待她回头,潘令宁又略作斟酌,才说道,
“你在甜水院门前贴个告示,便说我已不住在此处,让那些投机取巧,绕过行会登门拜访的同行们,别再寻上门,免得打扰了姐妹们休息!老槐巷本就不宽敞不宽敞,也别阻了邻里进出的路!”
“东家,你当真……不住在这儿?”
“我往文繁书铺雅间避住一阵子!”
如此一来,她和崔题有话商议,也更为便捷。
“姐姐,我和您住在书铺,也方便有个照应?”韩香自告奋勇。
“不必了。我只是在外小住,已是习惯了一人,阿香你且留在甜水院中,帮帮徐焕和其他姐妹!”
阿香看了徐焕一眼,徐焕对她含笑点头,阿香只好应道:“是!”
……
文繁书铺运转如常,便连国子监的生意也都有序推进,因北方的不太平,潘令宁不愿增设纸坊,而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书籍纸务需求,她只得改良设备。
潘令宁采纳了歙州来的纸博士的建议,效仿父亲当年,重金求技艺,谁若能改良印刷雕版,和刻字的技艺,一经试行成效有佳,便赏予分成或重金。
如此招纳之后,当真求来了一些技艺,其中还有来自书铺内的女工的投帖——书铺中有一名叫文葵的女子,平日里话语不多,默默无闻,却因这一次投帖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