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庙堂展廷辩(上)

兵贵神速,马不停蹄。

从工地出发的第三日黎明,李明衍与郑国终于远远望见了咸阳城。

这是李明衍第二次见到秦国都城。与第一次初入咸阳时的忐忑不同,此刻他的心情更为复杂。那时他只是一名被引荐入秦的水匠,而今却是肩负万民期望与秦王重任的修渠主事者,亦是朝堂辩论的主角。晨曦中,那灰白色的城墙如同一条巨龙,盘亘在渭水之畔。城垛上的旌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而城门处的兵士来往穿梭,宛如蚁群,城门楼宛如匍匐的凶兽,正张开血盆大口等待吞噬入城者。

"比起上次来,戒备森严了许多。怕是如蒙武所言,朝堂风暴已经波及整个咸阳"。李明衍注视着城门处排列整齐的黑甲士兵,不由皱眉。那次负责接待他的是鸿胪令赵易,浮华而热情;今日却见城门外列着两排黑铁重甲的武士,个个面如冰霜,手持长戈,杀气腾腾。

五十骑在城门前勒马停下,却见城门两侧的铁甲士兵人数是平常的两倍。这些士兵个个身高八尺有余,腰悬青铜短剑,胸甲纹饰繁复,显然是大秦精锐。

"止步!来者何人?"城门卫士厉声喝问。

护送的骑士长手捧秦王虎符:"奉大王之命,迎接泾水治理郑国与李明衍"

城门卫士盘查格外严格。待核实身份后,一名百夫长上前引路:"蒙将军已在内城等候多时,请二位随我来。"

城门入口处,四匹战马拉着一辆青铜战车静候,车上站着一位身材魁梧、银髯垂胸的将军,正是蒙骜。

两人策马上前,蒙骜行军礼,不苟言笑:"李水官、郑先生,秦王等候多时。请速随我入城。"

蒙骜站在战车上,亲自驾驭四匹黑鬃战马,李明衍和郑国骑马随行。一行人穿过城门洞,街道两旁已有不少行人,却远不如往日熙熙攘攘。李明衍注意到,街巷角落三五成群的市民正低声议论什么,见到官兵经过,立刻噤若寒蝉。偶有只言片语飘入耳中:"...那渠据说要征十万民夫......听说连年征粮,就为了那一条水沟......听说有大人怒不可遏..."

"自古治水之事,皆有争议。"蒙骜沉声道,目视前方,"泾水修渠一事,朝中反对声浪比预期更大。"

穿过几条宽阔的街道,战车驶入一处偏僻的小巷。与咸阳主干道的气派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幽深窄小。青砖灰瓦的院落藏在浓荫深处,守卫也只有寥寥数人,与蒙骜的身份极不相称。

"暂且安顿于此,明日廷议前会有人来接你们。"蒙骜翻身下车,指着那院落道,"此处隐蔽,可保安全。"

"两位且在此休整。我去向秦王复命,随后会有人来商议对策。"蒙骜留下一名亲信后,便匆匆离去,战车辚辚驶远。

李明衍与郑国相视一眼,郑国摇头叹息:"蒙骜乃战场宿将,向来直来直去。今日如此小心,足见朝中形势复杂。"

两人刚刚稍作休整,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郑国起身警觉,掀开窗纸一角,随即松了口气:"是赵易和邹衍。"

果然,赵易与邹衍推门而入,后面跟着几名侍从,手里捧着卷轴和礼盒。

"李水官、郑先生,久候多时!"赵易一反往日的浮夸,神色严肃,衣着也简朴了许多。他身着深青色官袍,腰间只系一块普通玉佩,发髻也改为简单的束髻,不施粉黛,看起来像个寻常士人。

邹衍则依然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模样,鹤发童颜,一袭白袍胜雪,长须飘飘。他向两人拱手行礼,语气温和却暗含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