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余烬与新途

这个发现,像是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历史的大门。原来,“摇篮”的过去,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深邃和复杂。

与此同时,对陷入沉寂的“寂静胚芽”的监测也在持续。它如同一颗失去光泽的黑色珍珠,静静地悬浮在网络核心,没有任何能量波动,也没有任何信息辐射。曦光尝试用意识轻轻触碰,感受到的只有一片虚无般的死寂,连之前那被“驯化”的静默感都消失了。

它最后爆发出的那一丝“寂灭回响”,似乎耗尽了它所有的活性,或者说,让它回归了某种更接近本源的状态。是好是坏,无人能知。微澜的初步分析显示,胚芽的结构并未崩坏,但其内部的信息纠缠状态变得极其混沌,无法预测其苏醒后的形态。

它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因子,一个埋藏在网络核心的、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炸弹,或者……带来转机的奇点。

数十年在修复与探索中悄然流逝。网络恢复了一部分元气,新建造的、更加精巧隐蔽的“自适应悖论种子”被重新部署在关键节点。他们对这片古老星域的探索也渐有收获,虽然未能找到直接提升技术的遗产,但那些古老痕迹本身,就为他们理解“摇篮”的演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威胁并未远离。

“记录者”的标记如同无形的烙印。他们能隐约感觉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测”始终存在着。它不再是无处不在的背景板,而是变得更加……专注,更加具有针对性。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在黑暗中凝视着他们,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评估着那个“高度不确定”的变量将走向何方。

他们不再有犯错的机会。任何过激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比上次更加迅猛、更加无法抵抗的“介入”。

这一天,当网络初步重建工作告一段落,曦光的意识再次召集了核心成员。

“我们活了下来,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他的意念扫过微澜、守望者阵列以及余烬的古老者们,“但我们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记录者’在注视,‘饥饿’仍在徘徊,而我们自身,也带着‘寂静胚芽’这个未知数。”

“我们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是继续之前被迫中断的、对“裂隙”和“外面”的探究?那几乎等同于自杀。

是满足于现状,在这片相对安全的星域隐匿发展,延续“延期”的策略?但这能持续多久?“记录者”会允许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变量一直安稳存在吗?

小主,

还是……寻找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