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以《秋风赋》为题,赋诗一首,需融入秋景、乡思与人生感慨,限用五言律诗,押‘阳’韵。’”
诗赋题本就以难度着称,而此题不仅要求描绘秋景,还需融入乡思与人生感慨,更限定了格式与韵脚。
五言律诗本就严谨,再限‘阳’韵,更是难上加难。”
反正张时安是想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动笔。心中其实已经猜到这道题,占不了多大的优势。
“
秋风起苍茫,落叶满庭荒。
远岫含烟淡,孤鸿逐影长。
乡心随月冷,客梦逐云凉。
世事如流水,何须叹夕阳。”
张时安的笔锋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秋景的细腻描绘与对乡思、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秋风起苍茫,落叶满庭荒”,以秋风与落叶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颔联“远岫含烟淡,孤鸿逐影长”,以远山与孤鸿进一步渲染秋景的寂寥,同时暗含游子的孤独;
颈联“乡心随月冷,客梦逐云凉”,巧妙地将乡思融入秋景,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尾联“世事如流水,何须叹夕阳”,则以流水与夕阳为喻,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却又透出一种豁达与超然。
可以说他是满意了,但在作诗这一块,他是自卑的不能再自卑。
别人灵感一来,那简直就是佳句频出,他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才能做出满意的来。
就这样,还是少了一丝灵气,多了一丝匠气。
张时安不再纠结,在诗赋题之上纠结太多没有什么意义。
只能尽量在其他的题型上面与他人拉开距离。
目光继续往下移,来到最后一道策论题。
“天下之治,在于选贤任能。然贤能之士,或隐于山林,或困于市井,朝廷何以广开才路,使野无遗贤?”
这道题目一出,张时安又反复的审了一道题目。
策论题本就以难度着称,而此题不仅涉及选贤任能的治国之道,还需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考验学子对时政的洞察与对策略的谋划。
选贤任能乃老生常谈,但要提出新意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