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游学归途

规则一宣布完,就连张时安都沉默了。

果然,要是其他的类型还是正常人的水平,唯独这诗赋题,他是真的有些怀疑,难不成这古代的人,个个都是诗仙诗圣不成。

就算,要求再多,张世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打起腹稿。

在他这边冥思苦想的时候,那群天才们,手中的毛笔早就已经挥舞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张时安把自己纸上写的诗反反复复看了一遍。

心中也不免叹息一声。

就连他自己都明白,自己作诗的水平真的只能够算是尚可,除非是真的特别有灵感,能够惊艳一些。

更多的时候,都是尽力的状态。本来以为,自己这次,写的也还算不错。

直到,台上的夫子们,宣读出第1名的诗句,张时安不得不感到一丝自卑。

风起蒹葭白,露寒枫叶深。

蛩声催客泪,雁影动乡心。

烛烬空垂泪,窗虚自冷襟。

庭前梧叶老,梦里故园侵。

众人,忽闻此诗,皆屏息凝神,仿佛时间停滞。

首联“风起蒹葭白,露寒枫叶深”一出,满座皆惊。

有人低声道:“‘蒹葭’出自《诗经》,‘白露为霜’,

正是秋意浓时;‘枫叶深’又暗合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秋景如画,却带几分萧瑟。”

话音未落,颔联“蛩声催客泪,雁影动乡心”已至,

座中一位老者抚掌叹道:“妙哉!‘蛩声’典出《楚辞》,寒蛩哀鸣,正是秋夜孤寂;‘雁影’则化用‘鸿雁长飞光不度’,雁南飞,人北望,乡愁顿生。”

颈联“烛烬空垂泪,窗虚自冷襟”更令人动容。一女子轻声道:

“‘烛烬’典出《红楼梦》,‘泪’字双关,既是烛泪,亦是客泪;

‘窗虚’则暗指秋夜寒意透窗,冷入心扉。”

尾联“庭前梧叶老,梦里故园侵”一出,满座默然。

一位学子叹道:“‘梧叶老’典出《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故园侵’则以景结情,梦里故园,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来,无可抵挡。”

此诗无一字提“秋、夜、雨”,却句句暗含秋意、夜寂、雨声;无一字直言“思乡”,却字字扣动乡心。

典故运用巧妙,意境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绝唱。

众人听罢,皆叹:“此诗一出,秋夜听雨之作,再无出其右者!””

果然不愧是第一,而第2名的学子竟然也出自崇阳书院。

有时候底蕴这种东西,是真的难以跨越。

风过芦花雪,云遮桂魄阴。

蛩声惊客枕,雁字写乡心。

烛泪凝残梦,窗寒透旧衾。

庭前梧影瘦,梦里故山吟。”

这首诗风格更为清冷含蓄,通过";芦花雪";、";桂魄";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静谧与孤寂。

尾联以";梧影瘦";和";故山吟";点出思乡之情,余韵悠长。

排在第二,的确是让众人心服口服。

至于第三名,金铭轩这家伙,总算是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虽然与鸿儒书院的方学子,齐名,但总体来说,他们致远书院,好歹没有掉出前三。

后面经过统计,崇阳书院再次与另外两个书院拉开了两分的距离。

看起来一分两分的不多,但就是这一分两分,都让常人难以跨越。

好在后面,几个轮回下来,除了崇阳书院的分数居高不下。

致远书院和鸿儒书院分数是持平,也就是相当于。

这次的赢家只有一方,其余的两方,面对这个局面,也是没有任何的意见。

不说科举那座大山,是最终的boss,像这种路途当中遇到的一些艰难险阻,就足够,已经让人跨不过去。

学术交流会结束之后,致远书院和鸿儒书院都并没有立刻就离开。

而是在崇阳书院,又继续待了一段时间。

毕竟这些书籍,自己的书院本来就没有,他们也不好明目张胆的拿着纸张进去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