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眸仿若藏着一泓秋水,看似温和有礼,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丝丝锋芒,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
二皇子紧随其后,年纪十六七,身材魁梧壮硕,相较于大皇子的精致,他多了几分质朴憨厚之感。
然而,熟悉他的人皆知,这憨厚之下实则藏着大智若愚的狡黠,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
三皇子的出现,却让御书房内的气氛微微一滞。
宣武帝抬眸望去,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复杂难辨的情愫,仿若时光倒流。
他又看到了那位温婉贤淑却已香消玉殒的先皇后。
三皇子乃他与先皇后的嫡子,多年流落在外,历经风雨磨砺。
起初,他心性单纯质朴,犹如一张未曾着墨的白纸,可岁月流转,如今的他已成长得沉稳内敛,浑身散发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息。
虽比两位兄长年少许多,可每每交办任务,总能出色完成,其谋略与手段令众人侧目。
老四、老五以及年纪尚幼的老六一同鱼贯而入,几人齐齐跪地,向父皇行礼问安。
声音清脆稚嫩,却也透着皇家子弟的规矩与教养。
宣武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缓缓扫过几位皇子,旋即开口道明今日召见之意:
“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北地此番成功有何感想与见解。
江山社稷未来需交付于能者之手,朕考较你们,无关喜好,只看真才实学。”
言罢,他靠向椅背,目光深沉,静候众人回应。
大皇子闻听此言,率先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北地之成,实乃父皇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之功绩。
父皇英明决策,精准洞察北地之利弊,因地制宜推行新政,方有今日成效。
儿臣听闻,北地初时,民生凋敝,百业荒废,然父皇派遣能臣干吏,兴水利、垦荒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再者,于商贸之上,开放口岸,鼓励通商,使得财源广进,此等良策,真乃治国安邦之典范。
儿臣深受启发,日后若遇诸事,定当效仿父皇,以大局为重,谋长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