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玉虚论道则

“天尊的意思是,让三族按节气轮值护脉,形成‘春龙、夏凤、秋麟、冬三族’的循环?” 辰的眼中闪过亮光,语气中带着确认,“比如立春至立夏,由龙族主导护脉,引水脉气助地气升腾;立夏至立秋,由凤族主导护脉,用火脉气调和水气;立秋至立冬,由麒麟族主导护脉,用土脉气稳固脉气;立冬至立春,由三族共同护脉,三气交融护住地脉根基?”

“正是。” 元始天尊点头,指尖轻弹,先天道典的书页翻至 “生灵篇”,书页上立刻映出洪荒各地的生灵景象:华夏谷的教化堂里,人类弟子围坐在竹席上,石娃正拿着石片教年幼的孩童写 “善” 字,禾伯在一旁讲解善念的故事;九黎寨的学字场中,巫石握着刻有 “善” 字的石斧练劈砍,斧刃的金光与善念花的光韵共鸣,蚩尤站在一旁,手中也拿着一块石片,在练习写 “护族” 二字;南荒的火凤岭上,凤族弟子在灵鸟旁种下善念草,灵鸟的鸣叫声与善念草的香气交织,形成一股温和的气脉。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泛着淡淡的光韵,像一幅鲜活的 “洪荒生灵图”。

“地脉护持是‘固外’—— 稳固洪荒的根基;生灵教化是‘安内’—— 安抚生灵的心神。” 元始天尊的声音温和却有力,“你教人类识文、巫族学字,是让生灵知‘理’—— 明白族群和睦、顺应天道的道理;西方教传善念,是让生灵知‘善’—— 明白互帮互助、护持同族的善意;而道则的落地,便是让‘理’与‘善’融入日常,成为生灵的本能,而非刻意为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指尖指向九黎寨的景象 —— 巫石正握着刻有 “善” 字的石斧,对着一块青石练劈砍,斧刃落下时,“善” 字便会亮起,同时善念花的光韵也会随之增强,巫石的眼神变得更加专注,没有了往日的暴躁:“比如巫族练斧,若只知‘劈狠’‘劈准’,心中只有杀戮,便是戾气,长期如此,易被魔气趁虚而入;若知‘斧为护族’‘斧为护洪荒’,心中存善念,便是正气,斧刃也会因善念而更具威力。你可将‘善’‘护族’‘同心’等字刻于斧柄,让善念与斧的清气符交融,练斧时,字的光韵与清气符的光韵相互呼应,便有善念提醒,久而久之,善念便成了本能,无需刻意去想,握斧时便知何为该为、何为不该为。”

辰想起之前在九黎寨,蚩尤主动学写 “辰” 字时的专注,巫石练斧时从暴躁到平和的变化,心中愈发清晰:“晚辈明白的。道则落地,不是强行灌输,不是让生灵背诵道典,而是将道则融入生灵的衣食住行 —— 人类耕作时看节气字牌,便知顺应地脉,不违农时;巫族练斧时握刻字斧柄,便知存善护族,不滥伤无辜;龙族守海时观水脉符文,便知平衡水气,不引发海啸;凤族护灵时种善念草,便知护持生灵,不破坏生机。这样,道则便不再是抽象的‘理’,而是具体的‘行’,生灵在日常中践行,便会自然而然悟出道则的真谛。”

元始天尊眼中露出认可之色,嘴角微微上扬,抬手将缩小版的盘古幡轻轻一拂,一缕清气从幡面溢出,落在辰的道则玉佩上 —— 玉佩瞬间亮起强光,光芒穿透殿顶,映出洪荒各地的景象:华夏谷的教化堂里,弟子们在学写 “善” 字,石片上的字泛着淡青光;东海的龙族在按节气布置脉气引,龙角符的光韵与水脉气交织;南荒的凤族在灵鸟旁种善念草,灵鸟的鸣叫声传遍山谷;西昆仑的西方教弟子在向兽类传递善念,手中的善念花香气吸引着小鹿、野兔靠近。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的善力与道力,像一道淡金色的光罩,缓缓笼罩着洪荒,光罩所过之处,残留的魔气便会消散,地脉气也变得更加顺畅。

“这便是‘道则行于万物’。” 元始天尊的声音带着欣慰,目光中满是期许,“你能悟透此点,可见道心已成,不负道祖的托付。只是,未来的量劫,非一地一脉、一族一姓能应对 —— 量劫来时,天地异变,魔气滋生,生灵易受蛊惑,地脉也可能出现大规模断裂,需各族同心协力,方能维系洪荒的平衡。道祖曾说,量劫来时,需定封神榜,分定神位,让各族各有职责,各司其职,方能凝聚洪荒的力量,抵挡量劫。”

辰心中一凛,这是道祖在紫霄宫提及的 “封神榜”,他一直铭记在心,此刻听到元始天尊再次提及,更觉此事关乎洪荒的生死存亡:“晚辈谨记道祖教诲。只是封神榜关乎各族神位,神位的高低、职责的分配,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各族争执,反而不利于同心抗劫。晚辈人微言轻,不知该如何牵头,让各族首领信服?”

“你无需牵头,只需做‘纽带’。” 元始天尊站起身,先天道典的书页缓缓合拢,泛着淡淡的金光,道典封面的 “道生一” 三字愈发清晰,“三日后,可在玉虚宫召集各族首领 —— 黄帝代表人类,蚩尤代表巫族,祖龙、元凤、始麒麟代表三族,接引、准提代表西方教,再加上我与老子、通天,共商‘洪荒护持总纲’。总纲需明确三点:一为地脉护持的三族轮值之法,将我们今日商议的‘节气轮值’写入总纲,明确各族的职责与时间;二为生灵教化的善念推广之策,规定各族需在族中开设善念课,培养弟子的善念之心;三为封神榜的神位预分原则,提前确定神位的种类与职责,让各族有章可循。你可将道则玉佩作为信物,传讯各族首领,玉佩的道韵能证明此事的真实性,也能让各族首领放心前来。”

辰接过道则玉佩,玉佩已吸收了盘古幡的清气与先天道典的道韵,变得更加温润,玉佩上的道纹也多了几分神圣,纹路间能看到 “洪荒护持” 四字的虚影:“晚辈定不负天尊所托,三日内将各族首领请来玉虚宫。只是,封神榜的神位预分,该如何平衡各族?比如龙族善水,凤族善火,巫族善力,人类善教化,如何让各族都能得到适合的神位,避免因神位分配不均而生出嫌隙?”

元始天尊走到殿门口,望着宫外的云岚,云岚在他身前缓缓流转,形成一道淡青色的光帘,光帘中映出洪荒各族的景象 —— 龙族在东海游弋,凤族在南荒翱翔,巫族在山林练斧,人类在田埂耕作。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悠远,似与洪荒的道韵共鸣:“封神榜的神位,非按族群强弱分配,而是按‘职责所需’与‘族群所长’—— 洪荒需有水神护持海脉,防止海啸与水魔滋生,龙族善水,可领水神之位;需有火神护持火脉,防止火灾与火魔滋生,凤族善火,可领火神之位;需有土神护持土脉,防止地陷与土魔滋生,麒麟族善土,可领土神之位;需有文神掌理教化,传承知识与善念,人类善教化,可领文神之位;需有武神掌理护持,统领洪荒的护劫力量,巫族善力,可领武神之位。此外,还需有善神推广善念,西方教善传善,接引或准提可领善神之位。这样,既符合天道平衡,也能让各族各展所长,心服口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