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地摊不招人,招魂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冲到摊位前,将一张因攥得太紧而显得有些潮湿的泛黄纸条,猛地塞进了防水油布与支架的缝隙里,然后头也不回地再次跑远。

秦昭好奇地抽出纸条,展开。

上面只有一行笨拙的、仿佛很久没有握过笔的字迹:“我爸写的……‘衣服穿厚点’。”

就在这时,那块被少年还回来的扬声器突然无风自动,防水油布下的数百个“同伴”竟在同一瞬间齐齐亮起,合成一个温暖又带着点笨拙的男中音:“收到,欠一句拥抱。”

与此同时,苏昭宁空灵而冷静的声音,如同最精准的量子通讯,直接拂过摊位上每个人的耳膜。

“‘造物主’正在重组‘现实校准协议’,准备在逻辑层面定义‘此地无摊’,它要将这里从所有地图和感知中抹去。”她的语气平静得可怕,“但它漏算了一件事——人类用脚投票的方式,从来不是基于共识网络,而是足迹。”

一张实时更新的热力图在众人脑海中展开。

以桥洞为中心,无数微弱的光点正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他们没有靠近,只是在经过桥洞附近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条更远、更崎岖的绕行路线,恰好路过这个无人问津的摊位。

光幕上,鞋印、拐杖的戳痕、轮椅碾过的压痕……无数代表着“路过”的痕迹,如同涓涓细流,正一点点地将林小满画下的那个炭笔轮廓,填补得愈发清晰、厚重。

“这些足迹,”苏昭宁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震撼,“正在生成一个新的地理坐标,一个无法被‘造物主’删除的坐标。它的名字叫——‘记得’。”

夜深了,秦昭负责守夜。

雨水顺着防水油布的边缘滴落,在坚硬的地面上汇成细细的水线。

起初他并未在意,直到他发现,那些水线并没有随机散开,而是在摊位前的地面上,自动排列、汇聚,渐渐勾勒出了一行模糊的数字与字母。

那是一串他无比熟悉的编码格式。

他颤抖着掏出自己的个人终端,对着那行水渍拍了张照。

图像增强后,一行编码清晰地显示出来——-2024-XXXXXX。

是他穿越前,林小满在2024年上海黄浦区的那个小地摊的,摊位许可证编号!

秦昭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脊椎直冲天灵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扔掉终端,捡起林小满用过的那根炭条,发了疯似的顺着水渍的痕迹,将那行编号一笔一划地描摹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