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夏季,霍去病再次出征河西。这次他采取“纵深穿插”战术,率军翻越焉支山,长驱直入千里,在祁连山麓与匈奴展开决战。匈奴休屠王的“兽魂阵”能召唤草原妖兽助战,霍去病则以“破邪符”克制邪术,灵脉短刀与妖兽利爪碰撞,符光与煞气交织成网。
关键时刻,霍去病激活祖巫血脉,眉心浮现淡淡的图腾,速度与力量陡增。他亲斩休屠王麾下的“灵脉巫祝”,缴获匈奴的“祭天金人”——这是匈奴沟通祖灵的核心法器。失去灵脉加持的匈奴军队迅速溃败,汉军斩首三万余人,迫使浑邪王、休屠王向汉朝投降。
河西之战的胜利,让汉朝控制了祁连山的灵脉资源。霍去病在河西设立“灵脉都尉”,将缴获的匈奴灵脉法器改造为屯田工具,利用祁连山水脉灌溉农田,为后续的西域经略奠定基础。汉武帝为表彰其功绩,益封霍去病五千户,赐其“冠军侯印”,印玺以昆仑玉髓制成,能增幅风灵术威力。
第三章 封狼居胥与灵脉扬威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草原的罡风卷着冰碴,刺得人睁不开眼。霍去病率领五万骑兵穿行在茫茫戈壁中,目标是匈奴左贤王部的核心——狼居胥山。这座草原圣山是匈奴的灵脉中枢,萨满祭司在此布下“万狼噬灵阵”,传说能召唤狼族先祖魂魄助战。
出征前,汉武帝在甘泉宫举行祭旗仪式,将“天子剑”授予霍去病,授权他“可临机决断,代天行罚”。霍去病与舅舅卫青兵分两路,约定在漠北会师,彻底消灭匈奴主力。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沿途命灵脉斥候仔细探查,绘制出详细的草原灵脉分布图。
大军行至大漠深处,灵脉补给逐渐困难。霍去病命士兵以“地脉聚灵术”吸收稀薄的灵力,同时采用“以战养战”策略,夺取匈奴的灵脉牛羊补充给养。他的“风驰阵”经过改良,加入河西缴获的“灵风珠”,行军速度比常规骑兵快一倍,匈奴的斥候根本无法预判其动向。
抵达狼居胥山脚下,霍去病发现匈奴已布下天罗地网。左贤王的王庭背靠主峰,七座灵脉祭坛呈北斗七星状分布,祭坛上的萨满日夜献祭,万狼噬灵阵的煞气形成黑色屏障,连阳光都无法穿透。
“正面强攻必遭重创。”霍去病召集将领商议,手指点在灵脉图上的一处峡谷,“此处灵脉紊乱,是阵法弱点。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在正面燃放烟火佯攻,主力则从峡谷潜入,直捣主峰祭坛。”
深夜的突袭异常顺利。汉军修士在正面燃放“烽火符”,火光冲天,吸引了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亲率主力穿过峡谷,灵脉短刀劈开外围的煞气屏障,八百精骑如离弦之箭冲向主峰。左贤王没想到汉军能突破防御,仓促间组织反扑,双方在祭坛下展开激战。
霍去病的祖巫血脉在激战中彻底觉醒,眉心图腾金光暴涨,身形化作一道残影,灵脉短刀与天子剑双剑合璧,金色剑气斩碎祭坛上的骨灵幡。万狼噬灵阵的煞气瞬间紊乱,狼影哀嚎着消散。左贤王见阵眼被破,率残部逃窜,霍去病率军追击,斩杀匈奴名王三人,俘虏王子、相国等八十三人。
占领狼居胥山后,霍去病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他命士兵堆土为坛,将匈奴的祭天金人作为祭品,以天子剑刺破指尖,将精血滴入灵脉节点。刹那间,狼居胥山的地脉龙气与汉军的法家符文产生共鸣,金色光芒直冲云霄,宣告汉朝对漠北灵脉的掌控。这便是流传千古的“封狼居胥”。
祭天之后,霍去病继续追击匈奴残部,直至翰海(今贝加尔湖)。他在湖边设立“灵脉界碑”,刻下“汉威远播,四海臣服”八个大字,以法家符文加固,形成对北方灵脉的永久压制。此战汉军共斩首七万余人,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彻底解除了北方边患。
漠北决战的胜利,让汉朝成为东亚的霸主。霍去病班师回朝时,汉武帝亲自出城十里迎接,为他修建豪华府邸。霍去病却推辞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豪言成为后世军人的座右铭,汉武帝深受感动,将更多的灵脉资源调拨给霍去病的票姚营。
第四章 英年早逝与灵脉长存
元狩六年的长安,春寒料峭,冠军侯府的药香弥漫在空气中。霍去病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如纸,曾经锐利的眼神变得黯淡。漠北之战虽大胜,但他在激活祖巫血脉时过度透支灵力,又中了匈奴萨满的“寒煞咒”,身体日渐衰弱。
汉武帝派来宫中最好的修士为他诊治,用“暖灵玉”为他驱散寒气,以“聚灵阵”为他补充灵力,却收效甚微。霍去病的祖巫血脉与寒煞咒相互冲突,灵力在体内乱蹿,连龙城飞将符都难以压制。卫青守在床边,看着外甥日渐消瘦,心疼不已,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