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迷雾黑手

开封府后衙的书房内,空气凝滞得如同暴雨前的闷雷。圣旨的余音似乎仍在梁柱间萦绕,那几句“擅启边衅”、“浪费国帑”、“结交蕃部,其心叵测”的指控,像淬了毒的冰锥,刺入每个人的心间。

包拯端坐在案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比平日更加幽深,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底下翻涌的怒涛。他缓缓将那份暂停职务、听候勘问的圣旨卷起,放置一旁,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只是处理一件寻常公文。

“大人……”公孙策眉头紧锁,羽扇也无心摇动,“此事实在蹊跷,弹劾来得太快,证据伪造得也太过‘恰到好处’。”

展昭按剑而立,脸色因内伤未愈和此刻的愤怒而显得愈发苍白,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金石之音:“定是那起子小人暗中作祟!大人,末将这就去查……”

“展护卫,稍安勿躁。”包拯抬手制止了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既陛下下旨勘问,我等臣子,自当遵旨,静候结果。”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即刻起,封闭府衙印信,一应事务暂交府丞代理。本府……需闭门谢客,静思己过。”这是“正其身”,以退为进,示敌以弱,亦是以绝对的坦荡应对污蔑。

然而,当夜幕降临,书房内只留下心腹几人时,包拯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静思己过是给外人看的。”包拯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魑魅魍魉既已现形,岂能任其逍遥?先生,弹劾奏章及其‘证据’,烦你细细研判,务必找出破绽。展护卫,你伤势未愈,不宜妄动,但那名西夏军官暴毙之事,关乎重大,需暗中查访其死因,尤其是那罕见毒药的来源。切记,一切需暗中进行,绝不可授人以柄。”

“是!”公孙策与展昭同时领命,神情凝重。

公孙策彻夜未眠,就着昏黄的油灯,反复研究那几封“密信”的抄本。信上的笔迹模仿得极为高明,几乎可以乱真,文法语气也竭力模仿包拯的简洁刚直。

但很快,公孙策的指尖停在了一处细节上。信中提及了一次青海的军事行动细节,包括宋军与唃厮啰部队的配合方式、以及某个只有极少数高级将领才知晓的物资调配时间点。

“不对……”公孙策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此事虽确有发生,但其中两处细节,仅在发给枢密院的极密军报中提及,连兵部寻常官员都未必知晓得如此详尽!伪造者若非亲眼见过密报,便是……”

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朝中有位高权重者,不仅是政敌,更可能早已被西夏渗透,或是其本身,就是隐藏极深的“铁鹞子”!

此人不仅能接触到核心军情,还能巧妙地利用这些信息来编织几乎天衣无缝的诬陷证据,其心思之缜密、地位之高、对朝廷运作之熟悉,令人不寒而栗。这已非简单的党争倾轧,而是关乎国本的安全之患!

展昭则利用自己虽被暂停开封府职务、但仍有的御前侍卫身份,暗中查访那名西夏军官的死因。他寻访了多位汴京知名的仵作和药铺郎中,描述那诡异的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