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看着年轻人那双被绝望和希望交织灼烧的眼睛,沉默了片刻。他清楚介入此事的风险,这很可能触及某个“体面”的阶层,引来更大的麻烦。但那双眼睛,和烂泥巷里那具空洞的尸体重叠在一起,让他无法说出拒绝的话。
“你且先回去,此事,我已知晓。”包拯最终缓缓道,没有承诺,却也没有推辞。李实千恩万谢地走了,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午后,包拯和公孙策出现在离小院不远的一家名为“清源居”的茶馆里。茶馆里人声鼎沸,烟雾缭绕,茶博士提着硕大的铜壶穿梭在桌椅间,说书人拍着醒木,讲述着前朝演义,各色人等在此高谈阔论或窃窃私语。这里比庄严却冰冷的开封府大堂,更接近这座城市的真实脉搏。
两人选了个靠墙的僻静角落。公孙策抿了一口粗茶,眉头皱起,随即又舒展开,带着他那标志性的讥诮笑容:“这茶水的味道,倒是和如今官府的办案水平相得益彰——寡淡,还带着一股子霉味。”
包拯没有理会他的调侃,将李实所述的情况低声告知。
“绣娘……秘密活计……高额报酬……不合情理的‘失足落水’……脖颈掐痕……”公孙策指尖蘸着茶水,在油腻的桌面上无意识地划拉着,“听起来,可比烂泥巷那位‘骷髅’先生要精致多了。至少,凶手还知道把她扔进河里,试图用水冲掉痕迹,而不是随便扔进垃圾堆。”
“精致,往往意味着凶手更在意‘体面’。”包拯淡淡道,“秀娘绣的东西,恐怕非同一般。”
“而且时间点又卡在宫宴前后,”公孙策眼中精光一闪,“这汴京城里,需要秘密制作不合规制物品的‘大人物’,可不多啊。会不会……和我们要查的那位,有点关联?”他意指烂泥巷的案子。
包拯沉吟道:“两案并查。秀娘这条线,或许能撕开一个口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调查在无声无息中展开,如同地下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