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僵持博弈、内政风波与暗夜杀机

“现今赋税,丁税、田赋分开征收,弊端甚多。”赵轩对众臣阐述,“富者田连阡陌,丁税不过九牛一毛;贫者无立锥之地,丁税却如泰山压顶。此非公平之道,亦不利人口滋生。朕意,将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有田者纳粮,无田者免役,按田亩多寡、肥瘠统一征收赋税。此外,各地征收赋税,以粮米、布帛折银上缴,其间必有损耗,谓之‘火耗’。以往此耗皆由州县自行收取,中饱私囊者众。今将此耗定额,归入国库,州县官吏另发‘养廉银’以为补偿。”

此议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掀起波澜。张诚、周福等务实之臣,略一思索,便觉此法若能推行,可极大减轻贫民负担,刺激人口增长,增加国库收入,且能遏制官吏贪墨,实为富国强兵之良策,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此策却触动了另一部分人的根本利益——那便是拥有大量田产的士绅豪强,以及部分可能依靠“火耗”牟利的旧吏。朝堂之上,几名出身士族或与地方豪强关系密切的官员,顿时面露难色,虽不敢明着反对,却纷纷以“祖制不可轻改”、“恐引地方动荡”、“需从长计议”等理由婉转劝阻。

“此事,朕意已决。”赵轩态度坚决,不容置疑,“丞相府会同治粟内史府,即刻制定细则,先在安澜郡试行,待成熟后,推广全国。御史台严加监察,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身份,严惩不贷!”

赵轩深知,任何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必然伴随阵痛。但他更清楚,若不革除积弊,宸国的根基便无法真正牢固。乱世用重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新政的风声很快传出朝堂,在安澜郡乃至整个宸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无地或少地的平民、佃户欢欣鼓舞,对宸公感恩戴德。而许多士绅豪强则忧心忡忡,暗中串联,商议对策。一股暗流,在宸国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开始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内外交织的复杂局势中,一个突发事件,彻底打破了边境的僵持。

启元二年秋,一个月色昏暗的夜晚。赤眉军特使在其营帐中,离奇暴毙!死因经随行军医查验,竟是中了剧毒!而在他临死前,曾与主帅石虎发生过激烈争吵,营中多人听闻。

消息传出,赤眉军营瞬间炸开了锅!石虎又惊又怒,他虽憎恨特使掣肘,但绝不敢下此毒手,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他第一时间下令封锁消息,严查内鬼。

然而,消息还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到了河间府元老院。元老院震怒!无论真相如何,特使死在石虎营中,石虎难辞其咎!主和派趁机发难,指责石虎跋扈不法,谋害钦使,要求立即将其锁拿回府治罪。主战派则力保石虎,声称此乃宸国反间计,意在自毁长城。赤眉军高层陷入了空前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