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行动前夕风波起

“把原定行动代号作废。”我对李悦说,语气坚决,“从现在起,所有通讯改用‘A-7’为代称,指令全部重编密钥。”

小主,

她点头,立刻开始修改系统参数。手指翻飞间,旧代号被替换,新的加密通道建立,历史记录自动封存。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干净利落。

赵勇站在旁边,眉头紧锁:“如果真是内部泄密,咱们接下来每一步都会被盯着。”

“那就让他们看。”我看着战术推演界面,嘴角微微扬起,“但我们给的,不一定是真的。”

我打开虚拟沙盘,重新设定了一套假的布控路线。把重点监控点设在保税区东侧废弃仓库——那里地形复杂,信号盲区多,一直是走私分子常用的中转站。我在系统里安排四组外勤轮班蹲守,设置高频巡查轨迹,并故意留下明显痕迹:多次调取摄像头权限、申请无人机巡航许可、向后勤申领夜视装备……

每一项操作都在系统中公开可见。

真正的计划则只存在本地硬盘,不联网,不上传,甚至连电子文档都没写。所有关键信息,将在最后时刻口头传达给执行小组。

十分钟后,小林来了。

他穿着制服,帽子拿在手里,站得还算直,眼神却有些飘忽,像是刚睡醒就被拽进了风暴中心。他站在门口,不敢进门,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昨晚打印的文件,为什么没登记?”我问。

“系统弹窗说是自动归档流程,我以为不用签字。”他说得很快,像背过台词,语气里透着一股急于脱身的急切。

“那你有没有看内容?”

“扫了一眼,好像是应急预案……我没细看。”说完,他喉结动了一下。

我盯着他。灯光照在他额角,渗出一层薄汗。他的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左侧口袋,动作很小,却被我捕捉到了。

“把手机拿出来。”

他愣住:“这……私人用品,按规定……”

“现在没有规定。”我往前一步,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要么自己交,要么我申请搜查令。”

他犹豫了几秒,终于掏出手机。机身冰凉,边框磨损严重,看得出用了很久的老机型。我接过,递给李悦。

她插上数据线,连接取证终端,几分钟后摇头:“清过记录,通话、短信、社交软件全删了。但昨晚两点十三分,有个境外加密应用上线了四十七秒,IP跳转三次,最终落在东南亚中继站。”

赵勇冷笑一声:“还挺专业。”

我把手机还回去,对小林说:“从现在起,你停职接受调查。期间不准离开警局范围,不准接触任何办案系统。”

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低头走了出去。背影单薄又慌乱,像一只被赶出巢的鸟。

回到座位,我盯着屏幕上那份异常操作汇总报告。郑铭终端的登录、伪造密钥的打印请求、小林的异常通讯……这些都不是巧合。它们像一根根线,悄悄织成一张暗网,指向同一个方向:有人在系统内部搭了条暗道,专门偷看我们的底牌。

这个人熟悉流程,懂权限机制,还能绕开行为审计。他不是普通技术人员,也不是临时工,而是长期潜伏在体系里的“影子”。

“不能等七十二小时了。”赵勇低声说,坐在我对面,双臂撑在桌上,“再拖下去,他们随时可能转移设备或切断资金链。MK-7一旦离线,之前的所有追踪都将失效。”

“可我们现在动手,证据链还不完整。”李悦看着我,眼里有担忧,也有坚持,“尤其是郑铭这块,光有怀疑,没有实锤。就算申请突击搜查,纪检组也不会批。”

我沉默片刻,脑海里浮现出郑铭那张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脸。他在局里口碑好,做事稳妥,从不越界。可正是这种“完美”,最容易藏最深的恶意。

“那就让他自己露出马脚。”我说,“从现在起,所有涉及他的审批流程,全部走双人复核。李悦,你盯着他的每一笔电子签名,只要有异常,立刻标记。”

她点头:“另外,我可以反向埋个追踪包,下次他访问敏感文件时,自动记录真实设备指纹——包括MAC地址、硬件序列号,甚至是电池温度曲线。”

“还有。”我打开通讯频道,逐条下发指令,“所有外勤按原计划布控,但不得携带正式方案。赵勇,你带一组人去东区仓库做例行巡查,动静大一点,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那儿盯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