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支援了。”我说。
李悦抬头看我,眼神里有疲惫,也有决意。连续三十小时高强度作战,她的脸颊明显凹陷,眼下乌青浓重,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勇已经抓起对讲机,低声呼叫外围小组集结。他知道我要做什么。
我拿起手机,拨通一个绝密频道。三秒钟后接通,我只说了一句:“启动B级应急响应,授权代号‘破网’行动。”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传来确认指令。
挂断后,我转向主控台:“准备切断宏远机房的物理链路,同步释放干扰程序,阻断所有跳转路径。”
李悦点头,开始部署断网脚本。她将“影迹”系统切换至攻击模式,加载预先写好的穿透代码。这段代码由三人共同开发,能在断网瞬间激活备用路由,通过民用物联网设备组建临时通信网,确保关键数据不丢失。赵勇检查了备用电源和屏蔽装置,确保断电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引发二次攻击。
就在我们即将执行指令时,主屏突然刷新。
一个新的连接记录浮现出来。
不是来自市政系统,也不是普通设备。
而是一条直通刑警大队内部网络的加密通道,起点赫然是副局长办公室的终端。
那一刻,时间仿佛冻结。
我盯着那串IP地址,心跳几乎停滞。那台终端本应处于离线状态,且受三级权限保护,除非持有生物密钥并输入动态口令,否则无法接入核心网络。而现在,它不仅在线,还主动建立了外联通道,目标正是宏远机房。
“内鬼。”赵勇咬牙,“高层有人被渗透了。”
李悦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她很快稳住情绪,迅速封锁该连接尝试,并启动溯源程序。然而对方反应极快,不到两秒便切断链路,只留下一条残缺的日志片段。
“来不及了。”我说,“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李悦深吸一口气,按下确认键。
刹那间,全市十六个关键节点同步触发物理断联机制。光纤熔断器自动激活,宏远机房的对外链路在0.1秒内全部中断。与此同时,干扰程序“灰雾”启动,向周边五百米范围内的无线频段发射定向噪声,彻底阻断任何试图重建连接的行为。
屏幕上的数据流戛然而止。
城市陷入短暂的寂静。
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
十分钟后,无人机侦察组传回画面:宏远物流园区内,一栋三层小楼的地下室仍有微弱电力供应,热成像显示内部至少有两人活动迹象。
“他们在等重启。”李悦说,“或者……等待下一步指令。”
我望向窗外,黎明的第一缕光正缓缓爬上天际。
这场战争,不在战场上,而在看不见的数据洪流之中。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不让这座城市沦为一座被操控的空壳。
“通知特勤队,”我说,“准备强攻。”
“是。”赵勇握紧对讲机,声音坚定。
李悦关闭系统,摘下耳机,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接下来,”她低声说,“才是真正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