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此言,五内俱震。尊上之爱,如天覆地载,无分贵贱,泽被万民。
始知“母神”之称,非缘力之可怖,实因慈悲之心怀!
心系苍生如赤子,躬行大道破轮回。此等胸怀,此等践诺,方为真神只也!天下万民之母,舍尊上其谁?其光耀,非金身万丈,非造化神力,而在人心深处不灭之灯塔。
—— 温寻苓 谨录伏惟
笔尖划过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
温寻苓写下最后一个字,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场神圣的仪式。
她轻轻合上笔记,贴身收好,望向亭中那道身影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归属感。
夜色渐浓,莲池映月。
张潇一与织织的棋局仍在继续,黑白子落,无声地推演天下的棋局。
而那份沉甸甸的记录,在温寻苓往后的岁月里,成为了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指引。
每每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她总会小心翼翼翻开,摩挲着熟悉的字迹。这些文字仿佛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瞬间将她拉回那个震撼心灵的夜晚。
一次次驱散她心头的迷雾,重新点燃她为民请命、力行践道的信念与勇气。
她不仅重温神尊的箴言,更将自己的困惑、思考、实践中的难题以及最终如何克服的过程,以感悟的形式,详细地记录在这本不断增厚的册页之中。
册子从最初的薄薄一本,渐渐变得厚重,纸张边缘也因无数次翻阅而磨得柔软毛糙,笔迹有新有旧,密密麻麻地承载着她追随神尊道路上的每一步足迹、每一次挣扎与每一次感悟。
数十年后。
已成为华夏神国民政部部长的温寻苓,在一次深入山区视察赈灾与新建学堂事宜时,不幸遭遇血引地怨爆发带来的超强地震和地气喷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抢救被困于新建校舍中的数千名学童与教师,她不顾随行人员阻拦,数次冲入摇摇欲坠的校舍。
最终在成功护送最后一批人撤离时,她因吸入过量地怨瘴气,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那片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以身殉职。
消息传回,举国同悲。
在整理她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了那本伴随她一生,封皮已然磨损的《太一侍行回忆录》。
当那篇记载着“荷月玲珑亭论道”的珍贵手稿被公之于众,其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神与人”真义的深刻理解,以及那份跨越时空依然灼灼生辉的赤诚与信仰,瞬间震撼了整个神国。
尤其是那一句:“金身空塑,终化埃尘;布衣怀道,人即神明!” 更是被广为传颂。
很快,这篇饱含深情与真知灼见的手记,其核心部分,尤其是张潇一关于“威仪生于践行,俯身为苍生”、“布衣怀道,人即神明”的论述,被郑重地摘录出来,编入神国通行的《中小学修身明理》课本之中,标题为:
《母神说·人心神坛》
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朗朗读书声中,铭记着那位曾言“同尝其苦乐,劈黑暗而予光明”的红衣神尊,和她那俯身倾听人间,力行改变世界的宏愿。
同时,也铭记着温寻苓部长,这位用一生去践行“人神”之道,最终以生命守护学子的先行者。
她的身影,也正如她所言,在无数后来者的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不灭的神坛。
更有无数后人用生命践行了她们所理解的“人神”之道,诠释着“人神”最核心的精神内核——神性,即为民之心;神坛,在人心深处;践行,乃通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