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避凶险

刑不敢怠慢,指尖掐诀算了方位,便着手布置灌灵阵。只见他手腕轻扬,一颗颗灵石如同有了灵性,“嗖嗖”地从掌心飞射而出,在空中划过细碎的灵光,精准落在阵图标注的位置上,快得几乎连成一道银线。

不过半个时辰,地上已铺满灵石,层层叠叠筑起几堵墙,灵石间严丝合缝,隐隐有灵光流转,一看便知阵法已成。

秦浩轩在旁看得暗暗咋舌——换作是他,别说半个时辰,便是耗上一天,也未必能摆得这般齐整,更遑论让灵石间生出这股相吸相黏的灵力。他试着伸手推了推最近的一堵墙,灵石纹丝不动,仿佛浇筑在了一起,便是来个壮汉使出蛮力,恐怕也动不了分毫。

“倒是有几分本事。”秦浩轩淡淡道,眼底却掠过一丝赞许。

刑拍了拍手,嘿嘿一笑:“那是,也不看是谁布置的。”嘴上逞着能,手上却没停,又捡了几块散落在外的灵石,往阵眼处填去,“这阵得填实了,不然灵气容易漏。”

他冲小金摆了摆手,让这只通人性的灵猴领着五百只大力猿猴去屋子四周警戒——那些毛茸茸的大家伙往院墙边一蹲,便像竖起了道活木栅栏,任谁也别想悄无声息地靠近。

秦浩轩转身关好门窗,将制作万里符的材料一一铺开。最先拿起的是那块青光玉,玉体触手温软,带着玉石特有的润感,比玄铁的冰冷坚硬舒服多了。他深吸几口气,定了定神,拿起刻刀便开始细细雕琢。

青光玉质地温润,比玄铁容易下刀,但秦浩轩的动作依旧格外小心。刻刀在玉面上游走,留下一道道细密的纹路,转眼间,二指宽的玉面上就布满了工整的铭文。一旁的刑看得眼睛都直了——前阵子秦浩轩为了解读玉简上的铭文,熬了一整夜才记下寥寥数笔,如今这符体上的铭文虽不算多,却刻得又快又准,线条流畅,毫无滞涩,显然是下过苦功的。刑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只觉得手里的茶杯都有些发烫。

符体雕刻完成的瞬间,秦浩轩长舒一口气,额角已沁出细汗。他定了定神,转身将备好的灵石粉、黑金矿、蓝水晶一一摆开,深吸一口气后,迈步走入灌灵阵阵眼。

指尖诀印翻动,一万颗下三品灵石骤然迸发磅礴灵力,如潮水般涌入阵中。阵心那团近乎乳白色的火焰猛地窜高半丈,焰尖几乎舔到屋顶横梁,空气瞬间灼热得像要炸开!

“小心!”刑眼疾手快,一道淡青色灵力瞬间罩住屋顶,才堪堪拦住那欲燃的火苗。

秦浩轩心头一紧,指尖法诀急变。他知道这万颗灵石催动的灌灵阵非同小可,火焰温度远超寻常小阵,当下收敛心神,道心稳如磐石,缓缓压下翻涌的灵力。那乳白色火焰终于温顺下来,焰苗矮了三寸,稳稳悬在阵心。

他凝起神识,分化出无数细微的识纹法阵,如细密的光丝缠向那些材料。同时分出一缕神念紧盯着灌灵阵的灵力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道灵力流转、每一次火焰跳动,都在他的感知之中,炼制的动作沉稳而精准,仿佛与整个阵法融为了一体。

灵石粉、黑金矿、蓝水晶等材料悬浮在灌灵阵中央,被那团乳白色火焰温柔地包裹着。火焰舔舐过材料表面,仿佛带着某种灵性,不多时,材料中混杂的糟粕便如融化的冰雪般消融,露出内里纯粹的精华。

灵石粉的精华凝成一团团细碎的灰色粉末,像被揉碎的星尘;黑金矿的精华则聚成一块完整的黑色团絮,表面流淌着细碎的金色流光,如同被夜色包裹的星河;蓝水晶的精华化作一滴澄澈的蓝色水珠,悬在半空,晶莹剔透得能映出周围的火光,仿佛把一片深海的清冽都凝在了里面。

只是这些精华还裹在残存的糟粕里,像被薄纱裹住的珍宝。秦浩轩屏息凝神,将灵力凝聚成一根细如牛毛的光针,在神识的精准操控下,轻轻刺入糟粕层。光针灵巧地穿梭,像绣娘穿针引线般,一点点将糟粕剥离,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精华。每剥离一丝糟粕,精华的光泽便更亮一分,在火焰中流转着诱人的光晕。

秦浩轩那小心翼翼的动作与神情,还有这寻常人绝难做到的精细活计,看得刑也心头紧绷。叶一鸣就更不必说了,眼见秦浩轩花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将糟粕彻底分离,两人皆是满心赞叹,暗自思忖:“真不知秦师弟是用了什么法子,这精华与糟粕分离后相距不过针眼之遥,稍有不慎碰坏精华,便会前功尽弃!这般精巧细致的手段,实在厉害!”

叶一鸣看向秦浩轩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敬佩,对他的信心也愈发充足——在他眼里,这位师弟仿佛当真无所不能。

做完这些,秦浩轩再从体内分出一道灵力,将那些精华稳稳托在半空;随即凝神聚气,将神识注入青光玉中,开始凝练符体。

青光玉本就是万里符的符体,符体越是精炼,万里符的使用次数便越多,威力也越强。同是万里符,那些耗费心血、精工细作而成的,定然比敷衍了事的强上数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符箓术》中有言:付出与回报永远成正比。莫要觉得制符时多费的功夫是白费,你投入的每一分认真,最终都会化作更丰厚的回报!

青光玉不比玄铁,本就纯净少杂质,偏偏符体娇弱,经不得高温。秦浩轩手里那团乳白色灵火正旺,不过片刻,玉体已被炼得缩小一圈,表层的微瑕尽数褪去。

他小心将青光玉取出来,指尖拂过玉面——先前摸着手感已算温润,此刻更是滑腻如凝脂,青色灵光流转得愈发剔透,握在掌心,竟有种与体温相融的熨帖。

刑在一旁看得眼睛发直,忍不住凑近了细看:“这手功夫绝了!”

叶一鸣更是咋舌,掂了掂那枚青光玉,语气里满是惊叹:“秦师弟,你这手凝练的本事,真是神了!这玉买时才一千灵石吧?就这成色,现在喊价五千,怕是有人抢着要!”

秦浩轩指尖摩挲着玉面,眼底映着青光,淡淡一笑:“不过是多耗了些心神罢了。”

刑却瞧得明白,那灵火温度分毫未差,取玉的时机更是拿捏得丝毫不差——多一分则玉体受损,少一分则凝得不彻底。这哪里是“多耗心神”,分明是千锤百炼出的火候。

叶一鸣还在啧啧称奇,捧着青光玉翻来覆去地看:“五千都算少了,就这纯净度,懂行的人见了,怕是要抢破头!”

秦浩轩望着掌心的青光玉,嘴角泛起一丝苦笑。旁人只瞧见玉体莹润,在他神识探察下,内里却仍藏着几缕极细微的杂质——若能彻底炼化,这万里符的威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可他心里清楚,此刻已是极限,灵火稍烈一分,便可能灼毁符体,终究不敢再冒险。

能到这一步,已算侥幸。若非他神识异于常人,全程如履薄冰地盯着灵火的强弱、符体的耐受,稍有异动便及时收力,恐怕早成了一块废玉。

稍稍调息片刻,秦浩轩凝神屏气,开始第二步融炼。十指翻飞间,掐出繁复的手诀,周身灵力骤然涌动,那团乳白色的灵火“腾”地窜高寸许,焰心明灭间透出灼人的温度。

他将神识劈成数缕,分别缠上符体与旁侧的材料精华——灵石粉的莹白、蓝水晶的清透、黑金矿的沉凝,在神识牵引下,齐齐飘向灵火。不过片刻,这些精华便融作一蓬雾霭,氤氲流转,将青光玉符体轻轻托住。

符体缓缓沉入雾中,那些雾化的精华如找到了归宿,顺着符体上的铭文纹路缓缓渗透,分布得均匀妥帖,不见半分滞涩。这一步最是考较神识的精细,差之毫厘便可能导致精华分布不均,影响符箓最终的威力。秦浩轩额角已渗出汗珠,却不敢有丝毫松懈,直到最后一缕精华融入符体,才终于松了口气。

灵火渐熄,青光玉符体上的铭文隐隐发亮,似有流光在其中游走——融炼这一步,总算成了。

秦浩轩拖着灌灵阵的残影走出时,黑袍已被灵火灼出数道破洞,额前的碎发黏在汗湿的皮肤上,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灌灵阵的金光还在衣料下隐隐发烫,那是符体与灵力相融时留下的烙印,也是他透支神识的证明。

“歇会儿吧。”他靠着石壁滑坐下去,指尖抚过掌心被符纸割出的细痕,那里还残留着灌灵时的灼痛。刚才为了让灵力顺着铭文纹路精准流淌,他几乎将神识绷成了一根随时会断的弦——天符门的古籍诚不欺我,“灌灵如绣花,一针错,满盘皆输”。

石壁的凉意渗进黑袍,却驱不散体内的燥热。秦浩轩望着灌灵阵中尚未熄灭的灵光,忽然想起天符门那卷被虫蛀了角的《神识要诀》。上面说,神识修炼到极致,闭眼能辨飞花,侧耳可听风语,那时再看这符体上的铭文,或许就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会呼吸的脉络了。

“可惜啊……”他低笑一声,笑声里带着点自嘲。连完整的《神识要诀》都凑不齐,还妄想着什么“辨飞花”“听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