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淬火成钢(续3)

顾锦城摇摇头,目光依旧锁定那个方向,声音低沉:“没有。只是觉得……宋医生很优秀。”

护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了然一笑:“是啊,沈博士也很厉害,他们聊得很投契呢。”

这话无疑在顾锦城心头的火上浇了把油。他沉默地继续训练,步伐却比之前更加用力,仿佛在跟谁较劲。

当晚,顾锦城失眠了。他躺在床上,脑海里反复回放着与宋墨涵相处的点滴:她冷静专业的救治,她温柔坚定的鼓励,她微红的耳根,训练场上她扶持的手,还有夕阳下她与沈隽交谈的身影……各种画面交织,最终定格在她映着他身影的眼眸里。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宋墨涵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医患之间的感激与信任。那是一种混杂着敬佩、依赖、心疼和强烈吸引力的复杂情感,是在生死考验与日常陪伴中淬炼出的纯粹爱意。沈隽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恐惧——他害怕因为自己的伤情和沉默,而错过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与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顾锦城找到陆文轩,进行了一次超出常规时间的心理访谈。他没有直接谈论宋墨涵,而是绕着弯子探讨“回归社会后如何建立新的情感联结”以及“如何面对可能的竞争关系”。陆文轩何等敏锐,从顾锦城晦涩的表达和反常的焦虑中,大致猜到了端倪。他没有点破,而是引导顾锦城思考:什么才是建立一段健康、平等关系的基础?是外在的条件,还是内心的确认与勇气?

与此同时,宋墨涵也感受到了顾锦城细微的变化。他似乎更沉默了,但看向她的目光却更加深邃灼热。面对沈隽的交流邀约,她保持着专业的距离,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将沈隽的博学优雅与顾锦城的坚毅沉默进行比较。后者那看似粗糙的表象下,所蕴含的忠诚、担当以及在绝境中迸发的生命力,对她而言,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她意识到,沈隽像一本装帧精美的学术着作,而顾锦城,则是一片需要用心开垦、却能收获最坚实情感的沃土。

契机发生在沈隽离开的前一晚。康复中心收治了一位因训练事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新兵,情况危急,情绪极不稳定。宋墨涵和沈隽都参与了紧急会诊。在讨论手术方案时,沈隽倾向于采用一种更激进但理论上效果可能更好的新技术,而宋墨涵基于对军人心理和术后康复难度的深刻理解,主张更稳妥、更能保障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方案。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激烈。

一直沉默旁听的顾锦城,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沈博士,您的方案理论上最优。但对我们军人来说,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能重新有尊严、有希望地站起来,哪怕慢一点,比冒险追求一个不确定的‘完美’更重要。”他看向那名年轻的新兵,眼神是同袍间的理解与鼓励,“他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确定能抓住的未来。”

顾锦城的话,瞬间打破了僵局。他站在患者的立场,用最朴素的军人逻辑,点破了问题的核心。宋墨涵惊讶地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骄傲。这一刻,她看到的不是需要她呵护的病人,而是一个拥有强大内心和清晰判断力的钢铁战士,一个真正理解并尊重生命价值的男人。

沈隽闻言,沉默了半晌,最终叹了口气,对宋墨涵说:“宋医生,你说得对。是我过于执着于技术本身了。顾队长的视角,非常宝贵。”他看向顾锦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真正的敬佩。

这场小小的医疗争论,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情感的洗礼。顾锦城用他的方式,展现了超越其伤病状态的强大内核,也间接回应了因沈隽而产生的微妙“危机”。当晚,宋墨涵送沈隽离开时,沈隽微笑着说:“宋医生,顾队长是个非常特别的人。你们……很相配。”他的祝福坦诚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