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粮食进城

沈瑜静静的看了会儿才收回目光,马车摇晃中,她想起方才一时兴起给崔昀野造了谣,不禁后悔起来,她怎么这么口无遮拦呢?

还好她只是偷偷和苏嫣儿说话,别人不知道。苏嫣儿又是那么乖巧的女孩子,应该会憋在肚子里的。

马车自锦园东侧门而过,将沈瑜放下后,就去往主院。

………

十里泗水河畔,天一亮便聚集了无数民众,开工前先去各富户的粥棚下打碗热粥,就拿着自己的工具,在专人的指引下开凿冰河,又拖着车将冰块拉去其他地方。

原本寂冷的泗水河,突然变的热火朝天。

连州城内的六家寺庙,陆续在城内张贴告示,以招募民工,大兴土木。

有的寺庙原本只是个小庙,也请了工匠连夜规划,势必要按连州最大的寺庙法藏寺重新修缮。

许多木材用料还是从外地运进来的,商队每日从连州城门进进出出,一副经济繁盛之象。

先前陈老爷夸下海口,只一天,便让泗水河通船,可无数民工连凿了三日,才让河面碎冰流动。

当日夜里,两艘大画舫从渡口下河,载着无数官员和士绅以及他们的亲眷游河。

画舫管弦丝竹声飘的很远,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坐在岸边装饰的小火堆边,默默的看着连州的大户人家纵情享乐。

河面凿开后,不需要那么多民工维护了,自然也没有大户人家再准备热粥。

可马上,官府开始施粥了,百姓们听说是朝廷来赈灾的。虽然早就听说京城来了钦差大人,可那么久没动静,他们还以为这次的钦差连样子都不愿意做了。

却没成想,这次的粥不说插筷不倒,每日哪怕只一碗,也能撑的过去的。

知府议事厅内,崔昀野轻刮着茶盖,浅抿一口后,朝左下首的罗榕钦道:“衙门现在每日施粥,城内的富户卖给咱们官府再多粮米,也供应不起全城灾民。今日起,连州城免除各项商税和连州境内的过路费,一概为粮商行便利。本官要快点儿买粮,粮价高点也无妨,赈灾要紧!”

罗榕钦双手放在膝上,闻言立马恭敬应是,低垂的眼眸精光闪过。

自从官府公布买粮,太师带来的钦差和衙役全权处理收粮之事,他们连州的官员和衙役只能听候差遣,做些繁杂费力之事儿。

便是他这个知府,也只两次见过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从眼前抬出去,连摸都没机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