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秋接过布包,心里暖烘烘的 —— 她知道陆老太性子倔,能主动认错已经很不容易了。她把粮票放回陆老太手里:“妈,这小米您留着给冬冬熬粥,张婶那边我已经补上了。往后咱们互助小组办起来,您要是想换细粮,咱们就用自家的酱菜换,光明正大的,再也不用偷偷摸摸。”
陆老太愣了愣,没明白 “互助小组” 是啥意思。林晚秋耐心解释了半天,她才恍然大悟:“这么说,往后换东西不犯法了?俺老家带来的花生,也能换点布票给冬冬做棉袄了?”
“当然能!” 林晚秋笑着点头,“晌午咱们一起去开会,您也听听大家的想法,往后咱们一起帮衬着过日子。”
晌午的太阳暖融融的,家属院的大槐树下挤满了人,军嫂们挎着篮子、抱着孩子,叽叽喳喳像群小麻雀。炊事班的老张推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放着个大铁皮桶,里面装满了滚烫的开水,还摆着几个粗瓷碗 —— 这是李姐特意跟炊事班借的。
李姐站在槐树下的石碾子上,清了清嗓子:“姐妹们,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跟大家商量个事。最近不少姐妹反映粮票、布票不够用,想换点东西又怕违反纪律。晚秋妹子想了个‘互助小组’的法子,咱们按‘以物易物’的规矩来,谁家有多余的东西就拿出来换,既不犯法,又能帮大家解决难处,大家觉得怎么样?”
小主,
话音刚落,军嫂们就炸开了锅。张婶第一个举手:“俺同意!昨儿晚秋妹子帮俺找着粮票,还帮俺补上了缺的,俺信得过她!俺家地里种的白菜,往后就能换点粮票给娃们改善伙食了!”
“俺也同意!” 王秀芝从人群里站出来,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前儿俺还跟大妮念叨粮票不够用,要是互助小组能办起来,俺家的针线就能换点细粮,给俺男人做件新衬衫。”
军嫂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多都举双手赞成。只有住在最东头的刘嫂有些犹豫,她男人是营里的文书,平时最讲纪律:“这法子是好,可要是被营部知道了,会不会说咱们‘搞投机倒把’?”
这话一出,人群顿时安静了些。林晚秋走到石碾子旁,手里拿着昨晚写的章程:“刘嫂,您放心!咱们的互助小组有三条规矩:第一,只换自家多余的东西,不赚差价;第二,所有交换都在公共场合进行,还得记账;第三,不换紧缺的战略物资,像粮票、布票这些生活用品才换。周政委已经知道这事了,他说咱们这是‘军属互助,共渡难关’,不违反纪律。”
刘嫂一听周政委都同意了,顿时松了口气:“那俺就放心了!俺家有块多余的花布,想换点棉花给娃做棉袄,往后就能跟大家换了。”
林晚秋把章程念了一遍,军嫂们都没意见。李姐提议选两个记账的人,大家一致选了马大妮和张婶 —— 马大妮心直口快,不会藏私;张婶细心,记账最稳妥。马大妮接过林晚秋递来的账本,乐得合不拢嘴:“俺一定记好每一笔账,绝不让姐妹们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