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跨越山河的课堂

赞誉如同雪崩般涌来。无数公益组织、教育机构、甚至地方政府,开始主动联系见鹿科技,希望加入“星光计划”。林见鹿和苏晚晴趁热打铁,宣布将联合教育部和相关企业,成立“星光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将“灵境”教育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更多贫困和偏远地区。

然而,在这片几乎一面倒的赞美与感动中,沈渊和他的“静默守卫”小组,却从海量的“星光计划”后台数据中,发现了一些更加微妙且值得警惕的迹象。

他们注意到,在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使用“灵境”时,尤其是在他们情绪特别投入、体验特别震撼的课程中,那种之前仅在书院内部高精度设备上观测到的、与意识专注度相关的异常能量“杂讯”,出现的频率和强度,竟然显着高于书院内部的成人使用者!

而且,这些“杂讯”似乎并非完全随机。当多个孩子(比如云崖小学和胡杨林教学点的孩子们)在同一时间、体验同一段高度沉浸的课程内容时,他们各自产生的微弱“杂讯”,在数学层面上,竟然显示出一种极其隐晦的同步性和谐振倾向!

仿佛……这些孩子们纯粹而强烈的好奇心与震撼感,在“灵境”这个特殊的媒介中,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超越物理距离的共鸣!

更让沈渊不安的是,通过“灵犀”AI对格陵兰“心跳”信号的持续监控,他们发现,在几次大规模“星光课程”进行、尤其是孩子们集体出现情绪高峰时,格陵兰那边规律跳动的“心跳”信号,其频率会出现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的……微扰。

就像平静湖面被几颗同时落入不同位置的石子,激起了涟漪,这些涟漪虽然微弱,但确确实实存在,并且……似乎被湖心深处的某个东西“感知”到了。

沈渊立刻将这份标记为“高优先级关联性推测”的报告,放在了林见鹿的桌上。

“见鹿,‘星光计划’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毋庸置疑。但是……”沈渊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我们可能无意中,将成千上万颗最纯粹、最敏感的心灵,接入了一个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网络。他们的‘共鸣’,会不会……正在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为格陵兰冰层下的那个存在,提供着某种……‘定位信标’或者‘情感食粮’?”

林见鹿看着报告中那些抽象的数据曲线,以及旁边配着的、阿呷第一次“看见”大海时那充满震撼与喜悦的照片。

光明铺就的道路前方,阴影似乎以另一种更加诡异、更加难以捉摸的方式,悄然蔓延。

他们点燃的“星光”,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但这光芒,是否也同时照亮了隐藏在黑暗中的、猎食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