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开始。
在接下来的“星光课程”中,阿呷和她的同学们“潜入”深海火山口,看着炽热的岩浆与冰冷的海水碰撞出巨大的黑烟囱,奇异的深海生物在周围发光游弋;他们“站”在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看着角马群如同棕色洪般迁徙,狮子在远处慵懒地晒太阳;他们甚至“飞”到了国际空间站,透过舷窗看着蔚蓝的地球在脚下缓缓旋转,那种无与伦比的视角,让许多孩子激动得哭了出来。
而巴特尔他们,则“走进”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内部,解读着墙壁上的象形文字;“参加”了罗马元老院的辩论;“亲历”了北宋汴京城的繁华市井。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聆听、可以沉浸其中的鲜活故事。
更让孩子们惊喜的是,他们还可以在虚拟的“星空实验室”里,与远在宁州书院“深蓝少年班”的陈星衍、林小雨等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
这一天,课程主题是“太阳系行星轨道与引力”。陈星衍直接将课堂设置在了虚拟的太阳系中心。孩子们“漂浮”在太空中,可以随手“抓起”一个个按比例缩小的行星模型,感受它们不同的质量和引力,看着它们如何在自己“抛出”后,沿着精确的轨道围绕虚拟太阳运行。当巴特尔不小心让火星和木星的轨道过于接近,导致虚拟系统发出引力扰动警报时,所有孩子都哈哈大笑,陈星衍则趁机讲解了引力弹弓效应。
这种跨越数千公里的、沉浸式的共同学习体验,彻底打破了地域和资源的壁垒。山里的阿呷和戈壁的巴特尔,他们的视野第一次被拉伸到了与一线城市孩子同样的广度,甚至更深!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沉浸,带来的记忆和理解是刻骨铭心的。
“星光计划”首批试点的成功,通过有限的影像资料和参与者口述,迅速在社会上引发了比“曙光”项目更加深远的轰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哭了!这才是科技改变命运!”
“瞬间破防!当那个彝族小女孩第一次‘摸’到海水时,她的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教育平权的终极答案?见鹿科技再次定义了‘格局’!”
“从能源到医疗再到教育,林见鹿正在用科技一点点抹平这个世界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