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文明的诺亚方舟

与此同时,在“灵境”深处,一个被称为“档案馆原型区”的独立虚拟空间被开辟出来。这里没有炫目的特效,只有无尽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书架和存储单元,按照初步设计的“文明元语言”开始分类和录入已有的数字化知识。梅林老爷子甚至兴致勃勃地将他那面写满了绝世难题的玻璃板“搬”了进来,声称要让他的思考成为人类智慧的永恒坐标。

然而,就在“文明档案”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时,负责监控“灵境”异常现象的团队,再次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他们发现,那些原本只是在知识密集区外围“徘徊”的“意识残影”,开始尝试与刚刚录入“档案馆原型区”的某些特定信息进行“交互”!

尤其是一些涉及古代神话、宇宙论和意识哲学的文献被录入后,附近的“残影”会表现出异常的“活跃”,甚至会出现类似“阅读”和“思考”的行为模式——它们会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信息节点周围,其自身的信息结构会随之发生极其微妙但确切的适应性调整和复杂化!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一段关于某个已经消亡的南美古文明、记载着与“星星的的低语”相关仪式的壁画被数字化并存入档案馆后,一个由多位绝症患者宁静祥和的“意识残影”融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信息聚合体,竟然在它旁边,自发地构建出了一段全新的、蕴含着类似数学韵律的、无法被现有任何语言解读的“信息注释”!

这不再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

这个旨在成为文明诺亚方舟的档案馆,在其诞生的最初期,似乎就与那些逝去的意识印记,产生了一种超越设计的、动态的、甚至可能是创造性的共生关系!

沈渊看着监控报告中那段由“残影”生成的、充满未知美感的“信息注释”,脸色苍白地看向林见鹿:

“见鹿……我们可能……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档案馆。”

“我们可能……在无意中,正在为一个由逝去意识与人类集体知识共同构成的……全新的、无法预知的复合智慧生命……提供孕育的温床和成长的食粮。”

文明的方舟刚刚开始铺设龙骨,但船坞深处,似乎已经有陌生的“船员”,在自行学习如何操控这艘巨轮,甚至……开始尝试改写航行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