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这话像颗炸雷,现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摄像机的运作声。我看着女人眼中藏不住的急切,心里已然明白,这又是节目组安排的 “后手”。但我没急着反驳,反而轻轻笑了笑,语气依旧平稳:“这位女士提到的‘科研院所团队’,应该是指 2019 年加入汪氏的陈教授团队吧?”
我示意助理调出一份人事档案和技术合作协议,投影幕布上清晰地显示着签约日期和团队成员名单:“陈教授之前确实在省机械研究所工作,但他是 2019 年正式退休后,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加入汪氏的 —— 这份协议里写得很清楚,陈教授的团队以技术入股,占汪氏 3% 的股份,而那三项热带环境专利,是他退休后在汪氏的实验室里,结合我们的生产实际迭代完成的,专利申请人明确写着‘汪氏集团’,且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完整的备案记录。”
我拿起一份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对着镜头展示:“至于‘侵权纠纷’,2020 年确实有家企业提出过异议,但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六个月审查,最终驳回了对方的诉求,理由是‘汪氏专利在防锈涂层配方和工艺上有创新性突破,与现有技术存在显着差异’。这份审查结果现在还能在官网上查到,您要是有时间,随时可以去核实。”
女人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还想追问,我却先一步补充:“其实做技术研发,最忌讳‘听风就是雨’。汪氏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 8%,去年光实验室升级就花了 3000 万,陈教授团队现在还在研发新一代的低温防锈技术 —— 这些投入不是为了‘抢技术’,是为了让我们的产品能在更多复杂环境下用得上。要是靠‘挖人侵权’能长久,那行业里早就没人愿意踏踏实实做研发了,您说对吗?”
女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悻悻地放下了话筒。可没等现场气氛缓和,观众席左侧又站起来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 “关切”:“汪董,技术的事暂且不说,我还听说汪氏为了控制成本,在海外工厂推行‘996 工作制’,甚至有员工因为过度劳累晕倒在生产线,还被管理层压下了消息 —— 现在都提倡‘企业社会责任’,您觉得这样的管理模式,配得上‘年度实业领军者’的称号吗?”
这话一出,台下立刻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我看着男人递过来的 “员工爆料截图”,指尖轻轻点了点桌面,语气里多了几分温和却坚定的力量:“首先,汪氏所有海外工厂都严格遵守当地劳动法,德国工厂实行‘8 小时工作制’,加班必须提前申请且支付 1.5 倍时薪,这是我们和当地工会签订的集体合同,每年都会接受第三方机构的审计。”
我示意助理调出一份审计报告和员工考勤记录:“您说的‘996 工作制’,可能是把我们国内工厂的‘弹性加班’误解了 —— 国内工厂确实有加班情况,但都是员工自愿申请,且每月加班时长不超过 36 小时,这符合国家劳动法规定。至于‘员工晕倒’,去年确实有位德国工厂的员工因低血糖晕倒,我们第一时间送医,后续还调整了食堂的餐饮搭配,增加了下午茶补给,这位员工现在还在汪氏工作,上个月还拿到了‘优秀员工’奖。”
我转向台下,声音略微提高:“做企业,员工是根本。汪氏在海外工厂建了员工健身房、亲子托管室,还为员工子女提供教育补贴 —— 这些不是‘作秀’,是因为我知道,只有让员工安心,企业才能走得远。要是靠‘压榨员工’控制成本,这样的企业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您手里的‘爆料截图’,要是有具体的员工姓名和时间,我欢迎您现在联系我的助理,我们立刻去核实;但要是没凭没据的谣言,我想,这不仅是对汪氏的不负责,也是对所有踏实工作的员工的不尊重。”
男人握着话筒的手瞬间没了力气,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一句话。台下的掌声这次变得格外响亮,连之前一直紧绷着脸的主持人,也不得不再次打圆场:“看来汪董对企业管理的细节,也是了如指掌啊……”
我轻轻摇头,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刻意刁难的 “观众”,语气里带着几分通透:“不是我记性好,是做实业要‘经得起查’—— 技术专利、员工福利、经营数据,每一项都要摆在明面上。那些靠谣言和抹黑来攻击同行的人,或许能博一时眼球,但最终赢不过扎实做事的人。就像汪氏能走到今天,靠的从不是‘堵住别人的嘴’,而是‘做好自己的事’—— 这才是真正的‘实业底气’,您说对吗?”
这话让主持人彻底没了再安排 “陷阱” 的心思,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匆匆结束了观众互动环节。我看着台下那些神色各异的 “特殊观众”,心里清楚 —— 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靠压制质疑,而是靠无可辩驳的事实,让所有刁难都变成衬托实力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