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联调危机与全球视野

“铸盾”项目的联调联试,在高度保密的军方模拟训练网络中紧张地进行着。最初的平稳运行并未持续太久,真正的挑战接踵而至。

模拟训练网络模拟的是极端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和多节点、高并发的数据冲击。进入联调第五天,“磐石”系统在应对一次模拟的“饱和式数据洪流”攻击时,负责核心数据过滤和分发的某个边缘节点,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假死”状态,虽然系统主节点依靠冗余机制迅速接管,未造成任务失败,但这毫秒级的卡顿,在军方苛刻的标准下,被视为一个重大缺陷。

更棘手的是,这个问题无法稳定复现,如同一个幽灵,在系统承受极限压力时偶尔闪现,极难追踪定位。

雷大校的通讯直接接到了林小一的加密线路,语气严肃:“林总,系统的潜力我们看到了,但稳定性,尤其是极端条件下的绝对可靠性,距离实战要求还有差距。这个偶发性的节点卡顿,如果发生在真实场景,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和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时间,不多了。”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来。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奇点科技”极限研发能力和问题定位速度的终极考验。

林小一远程参与了项目组的紧急会议。会议室屏幕上滚动着海量的日志数据和系统架构图,工程师们熬得双眼通红,争论着各种可能性。

“可能是内存泄漏的累积效应?”

“会不会是底层驱动在极限负载下的一个未知BUG?”

“架构设计上是不是还存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死锁风险?”

讨论陷入僵局。问题过于隐蔽,常规的调试手段难以捕捉。

林小一沉默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将问题与他前世接触过的某些分布式系统故障案例进行比对。突然,他开口问道:“有没有可能,问题不在软件,也不在核心硬件,而在……电源?”

众人一愣。电源?这种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部分?

“系统在承受‘数据洪流’攻击时,瞬时功耗会急剧飙升。”林小一解释道,“我们自研的AI协处理器和多个外围模块同时满负荷运行,对供电线路的瞬时电流和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如果PCB板上的电源去耦设计存在细微瑕疵,或者某个供电模块的响应速度跟不上,就可能在最关键的瞬间,引发核心电压的轻微跌落(Voltage Droop),导致逻辑单元出现瞬时错误,表现为‘假死’。”

这个思路极其刁钻,跳出了软件和核心硬件的范畴,直指最基础的供电完整性(Power Integ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