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潜流与基石

从新加坡归来,林小一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他清楚地知道,标准战场上的短暂僵持,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喘息。真正的较量,早已渗透到更基础、更隐蔽的层面。

“环宇科技”在标准论坛上受挫后,明显调整了策略。明面上的攻击减少了,但暗地里的潜流更加汹涌。林小一通过多个渠道获悉,“环宇”正在加紧游说几家国际主流的芯片架构授权商(如ARM),试图在底层指令集层面增加某些有利于其“统一技术规范”的扩展或限制,这属于釜底抽薪的狠招。同时,其风险投资部门对国内AIoT初创公司的扫货式投资仍在继续,甚至开始接触“奇点科技”供应链上的一些二级、三级供应商,意图构建更深的捆绑和情报网络。

面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生态绞杀,林小一意识到,仅仅依靠产品创新和战术层面的反击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奇点科技”构筑更坚固、更底层的基石。

回到公司第二天,他便召开了最高级别的闭门战略会议,与会者仅限于他、周文斌、李明、赵磊等寥寥数人。

“诸位,”林小一开门见山,语气凝重,“我们之前的所有布局,无论是‘天工’、‘铸盾’,还是正在预研的‘破晓’,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获取和使用底层的基础技术,比如芯片、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但现在,这个前提正在被动摇。”

他展示了收集到的情报:“‘环宇’正在试图从芯片架构、操作系统内核、甚至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层面,构建有利于其生态的技术壁垒。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未来很可能被锁死在一个由他人定义的技术牢笼里。”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关乎企业生存根基的战争。

“所以,我们必须启动‘基石计划’。”林小一抛出了一个他深思熟虑已久的构想。

“基石计划?”李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和凝重。

“对。”林小一走到白板前,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开源指令集与自研核心: “我们不能完全受制于现有的主流芯片架构。研究院要成立专门小组,深入研究开源的RISC-V指令集,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设计我们自己的、针对低功耗AI和实时控制场景优化的微架构核心。这不追求短期替代,而是战略备份和技术积累。”

轻量级安全操作系统: “基于‘铸盾’项目的技术积累,剥离出与国防安全无关的通用部分,开发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极致精简、高安全、高实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作为未来所有‘奇点’设备的底层软件基石。”

工具链与开发者生态: “围绕我们自研的芯片架构和操作系统,构建相应的编译器、调试工具、仿真环境。同时,以‘破晓’项目理念为旗帜,逐步培育一个围绕开放、安全、隐私保护的开发者社区。”

这个计划野心勃勃,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打破巨头垄断、确保“奇点”长期独立发展的唯一途径。

“这将是一场马拉松,甚至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完全的胜利。”林小一看着他的核心团队,“但我们必须要做。因为如果我们不做,就永远只能在他人的规则下跳舞,永远有被扼住喉咙的风险。”

没有犹豫,所有人一致同意启动“基石计划”。李明立刻着手抽调精锐力量,周文斌开始规划庞大的资金预算,赵磊则开始构思如何向外界(尤其是投资者和潜在合作伙伴)传达“奇点”这一极具前瞻性和魄力的战略转向。

就在“奇点科技”开始向产业最深处掘进之时,校园里的全国高中生科技创新大赛进入了复赛阶段。